封锁层层加码,自主之路自开
美国从2018年就开始在芯片领域对中国下手,那时候贸易摩擦刚热起来,先是实体清单砸向中兴和华为,出口管制一波接一波。到了2022年8月,他们签了芯片与科学法案,砸下几百亿美元补贴自家产业,顺带拉盟友一起卡脖子。
荷兰ASML作为DUV光刻机的老大,2023年9月就限制了对华出口先进型号,2024年1月又吊销部分中端DUV许可。结果呢?ASML的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对华销售一度占总收入49%,但下半年开始下滑,2025年预计只剩20%左右。这不光是数字,企业采购链子直接乱套,中国工厂的设备维护都成问题。
2025年1月,特朗普上台后更狠,荷兰首相公开说美国会继续施压ASML对华出口。3月,美国商务部又更新管制,新增计量和软件工具的限制,荷兰政府4月1日起跟进,管制范围扩到ALD设备啥的。
中国这边呢?企业没法坐等,供应链一断,28纳米及以上中端芯片生产就卡壳。DUV光刻机虽不是最尖端的EUV,但它是产能主力,全球80%的芯片靠它来,禁了等于掐住中端命脉。联合国发展权宣言早说过,科技进步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一国自主研发天经地义,美国这套逻辑听着像老大哥在管家事,可国际法不支持啊。
2025年5月美国又出新规,限制华为昇腾芯片啥的,还防着中国AI模型训练用上美国芯片。这层层加码,本意是想让中国半导体喘不过气,结果呢?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2019到2024年,光刻机相关专利年均增长超25%,2023-2024年半导体专利申请达4.6万多件,增幅42%,全球第一。
这速度不是吹的,AI和地缘因素一推,国内研发热火朝天。ASML自己也承认,更新出口限制的影响在2025年展望内,但中国市场从29%降到20%,他们头疼,企业叫苦维修队进不了中国,老设备出故障没人管。
说到底,美国的芯片法案和管制,本想重塑全球供应链,让中国边缘化。可现实是,中国从依赖进口转向自给,02专项从2008年就启动,2019年大基金二期投了两千多亿,优先光刻、刻蚀这些瓶颈。
2025年上半年,美国又推不向中共提供先进芯片法案,民主党众院提案要国会批对华AI芯片出口。这不光是技术战,还掺着政治味。但中国没慌,商务部9月13日公告,就美国集成电路措施发起反制调查。封锁越紧,自主动力越足,这路子走得稳当。
核心攻关逐破,产业链合力成
中国研发DUV光刻机,从来不是偷学或逆向那么简单,而是顶层设计加产业协同,十几年来一步步堆出来的。上海微电子从2008年就扛起大旗,SSA600系列到2025年已实现90纳米量产,28纳米浸没式也在路上。
2022年成立的宇量昇,国有控股,专注DUV突破,9月17日中芯国际就开始测试他们的28纳米设备,初期结果不错,能用多重曝光推到7纳米,甚至极限5纳米,虽良率低,但这步迈出去,意义大。
光源是硬骨头,ASML用美国Cymer的氟化氩激光,中国靠长春光机所,积累从两弹一星时代来,2025年3月他们搞出固态深紫外激光,功率60毫瓦,效率高。
镜头组呢?超精密加工跟德国蔡司比肩,上海微电子团队用本土材料,数值孔径到0.93。双工件台系统,华卓精科2025年精度2纳米,通过验收。整机国产化率超60%,从光源到工件台,全链条闭环。
大基金二期不光砸钱,还拉中科院、清华大学这些国家队,分工明确。清华大学双工件台,哈尔滨工业大学13.5纳米光源,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全固态系统,全在2025年有进展。
产业链协同是关键,长江存储刻蚀机啥的配套跟上,2025年浙江企业电子束光刻还达到0.6纳米精度,8纳米线宽,比DUV更细。专利数据佐证,2019-2025年增长稳,全球光刻机市场2025年规模315亿美元,中国成最大买家和研发热点。
这合力不是空谈,SMIC测试宇量昇设备,浸没式技术类似ASML,但调校至少一年,良率从82%起步。技术路径上,中国选ArF浸没加多重曝光,工程可行,成本低。
ASML垄断多年,可2025年他们对华出口降,维修难题堆积,中国设备一出,东南亚企业如马来西亚、越南开始问价,采购国产替代。说白了,这不是一夜之间,而是十年磨一剑,资金、人才、政策三管齐下,杜绝了卡脖子风险。
格局悄然变迁,多极时代初现
DUV突破一出,全球半导体圈子就变味了。中芯国际测试成功,股价涨,芯片赛道中长期配置热起来。IEEE评估中国路径,认可工程可靠和成本优势,《金融时报》说成熟制程自主会压低全球芯片价。ASML 2025年财报,中国收入占比20%,欧洲东南亚企业转头找中国货,荷兰政府为维修延误头大。
美国管制越严,反噬越明显。2025年1月起,半导体AI量子对华投资限,资本和技术流向受堵,可中国市场成增长极,2025年光刻机采购补贴上万亿。东南亚芯片厂反馈,国产设备成本降15%,交货快。全球从单极垄断到多极平衡,中国DUV不光自用,还出口潜力大,打破ASML一家独大。
长远看,EUV还在攻坚,LDP技术2025年第三季度试产,华为东莞工厂已启动24小时压力测试。半导体权力分散,产业链洗牌,中国从买技术到做技术,战略选择对头。Quora那问题听着荒唐,可现实是,技术主权谁也抢不走,中国这步走得实惠,对全球芯片价稳有好处。未来多极时代,谁掌握核心,谁就站得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