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
中国拍桌子,呼吁反对美国单边霸凌,特朗普终于低头了,拟大幅降低对华关税。
那么,中方在联合国呼吁反对美单边霸凌,释放了什么信号?特朗普为何会在此时做出让步?美国大降对华关税的可能性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从特朗普称或将大幅降低对华关税为你进行分析。
4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对中国商品的高关税“不可能持续”,并称145%的关税“太高了”,未来“将会大幅下降”。这是他为数不多地在公开场合释放出对华“低头”的信号。而就在同一时间,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也高调发声,公开呼吁国际社会反对单边霸凌行为。这实际上反映出中美博弈的新变化,也展示了中方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多边主义的坚定立场。
第一个问题:中方在联合国呼吁反对美单边霸凌,释放了什么信号?
图为联合国
首先,中国表明了反对单边主义、坚持多边合作的坚定态度。在联合国场合,中国代表直言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霸凌,反对违反国际规则、破坏全球产业链的做法。这不仅是为中国自己说话,更是对全球共同利益的负责。在当前全球面临通胀、逆全球化、债务危机等多重压力的背景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声,是一种向世界传递稳定信号的方式。
其次,中国提出了团结应对的主张。特朗普对等关税波及全球180多个国家,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共同应对挑战,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呼吁各国摒弃零和思维,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为交易货船
最后,这种高调表达也是一种“先声夺人”。在当前全球注意力再次聚焦美国关税的时刻,中国通过联合国这种平台做出表态,本质上是在提前“亮底牌”。告诉外界:我们不怕摩擦,但不接受被动挨打;我们愿意合作,但必须是相互尊重。这种方式,既是对美国的提醒,也是对国际舆论的引导。
第二个问题:特朗普为何会在此时做出让步?
第一,美国国内是经济内压越来越大。4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一场闭门会议上直言不讳,高关税根本“不可持续”。这其实是在间接承认,对华高关税对美国自身的经济已经造成了严重负担。
图为美国制造业
目前高关税导致美国企业进口成本上升,最终传导到消费端,造成物价上涨。美国家庭年均损失突破2000美元,通胀率被额外推高2.3个百分点。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并没有因为关税而获得明显竞争优势,反而是在高成本、高通胀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第二,是美国国内政治和社会压力骤然加大。就在特朗普这番表态的前不久,加利福尼亚州等全美12个州都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提起了诉讼,认为其高关税行为损害了地方经济和消费者权益。从19日开始,全美50多个州掀起了多达500多万人的反特朗普政策示威活动。不仅如此,根据最新民调,特朗普的支持率已降至42%。这意味着,特朗普他也不得不调整部分政策来赢回选民的信任。这种情况下,从强硬转向“友好”,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被动应对。
第三,是国际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中国并没有因为美国的“极限施压”而退缩,反而变得更加强硬和坚定。尤其是在多个国际平台上,中国提出要维护公平、抵制霸凌,不仅赢得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广泛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话语权。
图为日本首相石破茂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强硬态度,给其他国家提供了“抗压示范”。以日本为例,其对美国的态度也开始变得强硬,其首相石破茂称不打算以妥协换取尽快达成协议。特朗普意识到,如果再不调整,反而可能造成“群起效仿”的局面,导致美国全球地位进一步削弱。
第三个问题:美国大降对华关税的可能性有多大?
特朗普说得很清楚,“不会是零”。他还强调,不会那么高,但也不会全部取消。这其实已经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所谓“降税”,大概率是象征性的、选择性的,主要是为了缓解当前国内舆情和通胀压力,而不是要全面结束贸易战。
事实上,从过往经验来看,特朗普的风格一贯是“翻脸比翻书还快”。今天可以答应谈判,明天就可以发推宣布制裁。承诺在他眼中,并不是契约,而是谈判的工具。如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全球范围内的进口商品实施新的关税政策,然而,4月9日随后又宣布对部分国家实施为期90天的关税豁免。这种不确定性,让所有国家都变得谨慎,也让真正达成协议变得困难。
图为美国超市
即使真的要降关税,也不会是全面性的,而是“打点补丁”。可能只在一些中间产品、部分日用品或电子元件领域做出调整。这样既可以回应国内反对声音,又不至于被人说“服软”。但这种小修小补,对整个中美贸易局势的缓和并没有实质性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在联合国呼吁反对美国单边霸凌的举动,展现了其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特朗普的让步和美国可能降低对华关税的传闻,则反映了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和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在当前全球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合作与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正如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言:“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只有摒弃偏见和对抗,才能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常有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