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校吃的肉新鲜吗?食材来源靠谱吗?刚看到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文,给中小学食堂划下多条“红线”,这波操作必须关注!

先看新规核心要求有多严:供应商得“身家清白”,近3年有食安事故或失信记录的直接淘汰;食材验收必须“双人联检”,不合格的当场退回销毁,全程留痕;更关键的是,中小学和幼儿园必须严格执行负责人陪餐制,校长得真跟孩子吃一样的饭。

可问题来了,这些要求能落地吗?想想之前的糟心事:余姚某学校绞肉机里现活蛆,还是“A级食堂”;绵阳有些学校搞“双标餐”,学生啃白菜,校长吃小灶,陪餐成了拍照打卡 ;还有供应商用鸭肉冒充牛肉,甚至在饭菜里加违禁添加剂,害56名小学生中毒 。这些乱象暴露的,正是采购暗箱、验收走过场、监督虚设的老问题。

中小学到底该怎么做?新规给了明确路径

1. 采购别搞“一言堂”,必须听家长委员会、教职工的意见,按“三重一大”规矩来。

2. 食材从入库到贮存全链条管起来,通风防潮、防虫害,还要建专门档案记清楚每一笔。

3. 校长陪餐不能走形式,得真吃真看,每学期至少在食堂开一次现场办公会解决问题。

监管更要跟上“组合拳”:教育部门抓校长责任落实,市场监管部门盯采购验收环节。现在全国“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都98.5%了 ,再加上鼓励建数字化采购平台,就是要让每笔开销、每种食材都晒在阳光下。

但家长最关心的是:如何避免新规成“纸面文章”?陪餐记录会不会造假?“双人验收”会不会被供应商收买?毕竟之前有学校虚报采购量、克扣餐标,把食堂变成“敛财场” 。

校园食品安全没有“差不多”,孩子的餐盘容不得半点马虎。新规是起点,更要让家长监督有渠道、违规处罚有力度。你觉得这些措施能守护好孩子的“舌尖安全”吗?身边学校的陪餐制真落实了吗?来评论区聊聊!

教育部新规剑指校园餐!校长陪餐、双人验货,能堵上这些漏洞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