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育儿补贴发放该不该拿婚姻当门槛
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非婚生育能不能领取育儿补贴?
深圳一位单身妈妈因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无法领取育儿补贴的事情引发网友讨论,孩子依法登记了户口,生育险报销了医疗费,生育津贴也顺利到账,整个社会系统都承认了这个生命的合法存在,却在育儿补贴这一环节被“婚姻门槛”挡在门外。
该网友发出的深圳市卫健委的回复短信截图
其实这不是个例。2022年,国家医保局曾明确未婚已育女性办理生育津贴无需结婚证,但地方执行参差不齐。那么育儿补贴发放该不该拿婚姻当门槛?
这件事情争议的核心,在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界定。深圳市卫健委的回应看似有法可依——《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生育登记管理办法》虽允许非婚生育登记,但“符合法律法规生育”仍被解读为以夫妻关系为前提。但其同时强调,具体实施细则需等待广东省统一部署:“目前答复是依据现行法规作出的,但最终是否需要结婚证明,要以8月底上线的全省统一育儿补贴申报系统要求为准。”(据8月11日红星新闻)然而,前者解读与《民法典》第1071条“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权利”的原则明显冲突。
正如网友质问:“医保系统没拦我,公安系统没拦我,怎么轮到发育儿补贴,就突然道德洁癖发作,要查结婚证了?”这种“选择性执行”,暴露出政策制定中的思维惯性——将婚姻作为生育合法性的唯一标尺,却忽视了法律对个体权利的平等保护。
此外,支持设置“婚姻门槛”的声音中,有一种隐忧:若对单身妈妈“太好”,是否会冲击传统婚姻家庭文化,变相鼓励非婚生子?这种逻辑不仅带有歧视色彩,更忽视了非婚生育的现实复杂性。许多单身妈妈并非主动选择“非主流”道路,而是因伴侣不负责任、婚姻破裂等无奈原因成为单亲母亲。她们本就是受害者,却要因“未结婚”被剥夺正常权益,这公平吗?
退一步说,即便有女性主动选择非婚生育,也并不意味着她们的生育权不应被保护。现代法治社会的生育政策,应聚焦于“孩子是否合法出生、是否需要养育支持”,而非“父母是否结婚”。日本、韩国等文化相近的发达国家,非婚生子女比例虽低,但育儿补贴从未将其排除在外;欧洲国家更因非婚生育家庭经济压力更大,政策反而适度倾斜。相比之下,我们的政策是否该更有人文关怀?
育儿补贴制度的初衷,是减轻养育负担、彰显生育友好导向。它应具有低标准起步、广范围覆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若用婚姻证明将非婚生育家庭挡在门外,不仅制造了新的不公平,更与鼓励生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毕竟,单身妈妈在抚养孩子时,往往要独自面对经济压力大、时间精力不足、职场隐性歧视等多重困难。
当生育权逐渐与婚姻制度解绑,当母亲和儿童的权益被优先考量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政策的与时俱进,更是社会对男女平等的维护、对个体权益的尊重、对多元价值的包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