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乌军士兵首次在伦敦参加了英国纪念盟军欧洲胜利80周年的游行。

在我看来,二战的胜利不是某几个国家对另外几个国家的胜利,而是一种理念对另一种理念的胜利,是文明对野蛮的胜利,是正义对邪恶的胜利。
我还认为,二战并没有真正结束,因为导致它发生的野蛮的帝国主义、军国主义残渣并没有被清除干净,它仍然在某些掌权者的内心翻涌澎湃,给人类制造了无数的苦难。
二战结束以来,因为这些掌权者的野心而悲惨地死去的人,数量是二战死亡人数的若干倍。
今天,乌军士兵参与胜利日游行提醒我们:乌克兰现在正处于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前线!
我不敢想象,如果3年前带着家人和个人财产逃往波兰和美国,今天的世界会成为什么样子。
战火纷飞、生灵涂炭?还是恶魔当道、弱者为奴?
我不知道,但我确信的是,从2022年开始,世界多个地区会爆发大规模战争,数百万年轻健康的生命早已湮没在尘烟之中。尽管正义终将获得最后的胜利,但由此产生的浩劫,恐怕要超过人类数千年灾难的总和。
这一切没有发生。
只是因为一个细节:泽连斯基选择了战斗。
因为乌克兰人不屈不挠地战斗,他们才获得了文明世界的支持与军事援助,才能够以弹丸之地抵挡住了“世界第二军”的钢铁洪流。
泽连斯基用他的勇气告诉世界:自助者,人恒助之!

如果不是侵略者威胁使用核武器——据称其概率于2022年底上升至50%——战争在第一年就能够以侵略者的溃败而结束。
我在战争爆发的第二个月就写道:无数潜在的战争发动者正睁大双眼紧盯着这场战争,他们在评估这个世界惩恶扬善的决心——如果世界对邪恶胆怯心惊,他们就放开手脚发动战争;如果世界全力以赴打败侵略者,他们就夹起尾巴装老实。
3年多来,世界既有果断坚决的一面,也有优柔寡断的一面——它既没有全力以赴帮助打败侵略者,也没有将弱小的被侵略者弃敝履。这使得潜在的战争发动者既不敢放手发动战争,又不甘彻底放弃野心,就这样一直处于观望之中,企图相机而动。
从2022年底开始,泽连斯基走出了国门,穿梭于世界各国之间,并告诉他们:乌克兰人不只是为自己而战,也在为欧洲而战,为世界而战,为人类的未来而战。
在此期间,他得到过欢呼与掌声,也受到过冷落与厌倦,直至今年2月份在白宫遭到川普团伙的围攻。
但是,他没有因为个人的荣辱而失去理智,依然主动与美国保持积极的联系,最终签署了对乌克兰极其有利的矿产协议,将已经完全倒向侵略者的川普稍稍拉回来了一点。
我永远忘不了,2023年5月下旬的一天,泽连斯基降落在日本广岛机场后,坐在一辆黑色轿车里看向车外的眼神。

他的眼神里有羡慕、憧憬和向往。
我不知道他看到的是什么,但我觉得,他的心里一定在想:如果乌克兰也像眼前的城市,和平、安宁、繁荣、富裕,那该多好啊!
他考虑的,不是地位和财富,因为他有一颗少年的心。
这让我想到苏轼的词句——“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人们将它化成更加直白的句子:“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两年,曾有几个人闲聊中说我,虽然人生跌宕起伏,如今年近六旬,两鬓斑白,但仍然不失少年风采。
我不在乎这是赞扬还是揶揄,但我知道他说得不错,我的身上确实有些少年的影子。古人说:六十而耳顺,但我每次提到那些野心家和潜在的战争发动者时,必定咬牙切齿地拍桌子,恨不能手刃那些恶魔;当我谈及泽连斯基这样推动世界向文明的方向前进的英雄时,总是赞誉有加,虽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和1989-1993年读大学时一模一样。
和我的同龄人一样,我也曾多年埋头于浮云之中,正是因为泽连斯基的勇气与豪迈,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少年之气。
为此,我真诚地感谢他。
我坚信,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是由那些老谋深算的腐朽之木推动的,而是由虽然历经坎坷但“归来仍是少年”的人们谱写的。
记得我2019年秋天走出人生的最低谷时,内心一片荒芜,充斥着愤懑与仇恨,举目四望,全是断崖路。
两年半之后,俄乌战争全面爆发,我将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解和评论这场战争上。
我很快就发现,和泽连斯基的困境相比,我个人所承受和面对的一切根本算不了什么。

他在那么艰巨的困难面前都没有悲观和放弃,我有什么理由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肉体凡胎,没有谁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区别只有于,有的人内心如脆弱如纸,一碰就破;有的人内心如巨石般强大刚毅,坚不可摧。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守定自己的内心,不要被世界的不堪而改变;相反,我们还要用自己的勇气和坚韧去改变世界,让它变得更加文明而美好。
我知道,一切的文明和美好都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无数的“少年”去拼搏、抗争;我也知道,不是所有的拼搏与抗争都能取得胜利,包括泽连斯基和乌克兰。
如果有一天,他们的抗争以并不理想的结局而结束,我也不会因此失去希望和信心。因为野蛮的胜利是暂时的,文明的胜利才是永恒的。
正如泽连斯基前天所写:“这场战争终将结束……正如任何建立在战争原则、不尊重人民及其权利、蔑视人类生命基础上的帝国都会灭亡一样。”

时间,永远都在文明和正义这一边。
你我都将亲眼目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