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真是一部对原著改编得非常不错的年代情感励志大剧,大结局很圆满,很感人,也很激励人。
整部剧虽然没有大起大伏的矛盾冲突,但却给人以生活的温暖,更给人以活好的力量。

开局时,马奶奶的孙女马思艺初到花街,夏凤华、谢望和、周海阔、邵星池等小伙伴的热情瞬间点燃了花街小院的邻里情谊,从此成了花街里形影不离,相互帮衬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运河上跑船运生意的谢天成发起“换大船、赚大钱”的主张时,小院的家人们虽然持或者同意,或者疑虑的不同意见,但还是很爽地拿出钱来全力支持。
原来,这5个家在谢老大和夏茂田跑的船运生意上都有各家量力而行的投资,这分明就是典型的“抱团取暖”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资企业。
马奶奶、望和妈、华子妈、星池妈,四个差一辈的女人,在花街巷的桥头下摆早点摊,小院的孩子们随便吃哪家都行,孩子们饿了困了,去哪家都有人照管。
不过,这些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相互帮衬和照应,已经完全超出了邻里情谊的关系。

看到马奶奶有中风的迹象,小院的妈妈团提前做好了预防突发情况的准备工作:预演抢救,准备担架、优化送医流程……
后来,不但在真有情况发生时及时送医了晕倒的马奶奶,使得了脑血栓的马奶奶避免了耽误求医而出现瘫痪,还自掏腰包付医药费,并且还特事特办地为马奶奶申请了低保。
当各家出现不和谐的内部矛盾时,辈高位重的周老爷子和马奶奶就会自动出面,润物细无声地调解和周旋。

海阔妈离家追演员梦时间久了,马奶奶看出了不和谐的端倪,这边找忙着“运河人家”饭店的海阔爸,让他把海阔妈接回来,回头又给海阔妈打电话,让她早点回家来看看家人。
后来,高速公路连成了网,影响到了船运生意,大家的收入少了,船也靠岸不动了,虽然每家的日子都过得有点紧巴,但就是没有人提出让谢老大赶紧结分红款,退出船运业务和把船卖了分钱的事。
花街小院的人口虽然不多,杂事也不多,可一旦谁家,或者是哪个人有事,那肯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谢望和打人进了所里,要10万元赔偿金才能得谅解。谢家拿不出10万元,小院家人不等谢家开口,就是各家各尽所能送钱到谢家,就连没有收入,还得抚养2个孙子的马奶奶也拿出2000元来,而高三学生马思艺竟然一下子送来了2万元。
马奶奶突然病逝,葛思维出了意外,小院家人们隐了悲痛,帮忙处理后事,更多的是为几乎成为孤儿的马思艺的未来人生想办法,思谋良策。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家都想着为马思艺的复读再高考尽其所能。
所以,后来不管马思艺离开花街多久,她一直被小院的每一个人牵挂着,守候着。没有人在的思艺家,被小院的家人们清扫整理得干干净净,还不断地有家人为故去的马奶奶点续香火。

后来不幸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的周一仆周爷爷,时不时地会忘掉不少事,但他却一直惦记着马奶奶,会时常去马奶奶家转转看看,要找马奶奶说会话。
小院因为运河申遗成功要改造,整院人都要搬离。为了小院人家不分开,年轻一辈,大病未愈的夏凤华一个人跑去找市长顾秀莲,提出给花街小院人家一个大院子的申请,希望大家还能住在一起。

在谢望和、夏凤华等人的努力下,年轻一辈的周海阔、邵星池等小伙伴很快就拿出了新院子选址的规划,给了父辈和祖辈们一个新的小院,大家又能住在一起,接续缘分了。
搬家前和搬家时,已经忘记了许多事的周一仆爷爸还是惦记着马奶奶和马思艺,不但让把新院子的堂屋留给马奶奶和思艺住,还嘱咐自己的儿子周宴临一定要给装上空调,还说马奶奶嫌贵怕花的电费,自己家给出。

花街小院的邻里关系真美
花街小院的“谢、夏、周、邵、马”虽然因小院改建搬离了原来的院子,但搬到新院子的他们还是住在了一起。
5家人因祖上老人百年前曾经在一条船上共事并共患难,没想到百年后,他们的后代竟然天公作美般从四面八方过来,住进了当年在运河沉船旁边的花街小院。
虽然周家是自有住房,谢家、邵家是租户,而马家是房东,但他们从来没有因身份的尊卑而在这个小院有人位的高贵卑贱。
五家人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相处得却胜似亲人,胜似兄弟姐妹。一路走来,不仅祖辈的关系很近,父辈们关系温暖,就连年轻一代都很亲近。
虽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但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变化而发生变化,反而因为遇到和解决了不少事情而更加亲近亲密了。
后来虽然也都从原来的花街小院搬出来,有住宽敞明亮、生活便利的高档楼房的机会,但他们却自发自愿地继续住小院,更愿意继续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继续做好邻居。
俗话说“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花街小院的五家人能有这样的缘分和情分,估计是千年修来的福分了。
有人说,时代在变,花街小院的温情一直没有变。
看完整部《北上》电视剧,发现的确如此!
愿花街小院的温暖与情谊永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