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查的不是案子,是人心!人心要是烂了,再好的法律也救不了!”张译饰演的检察官这一声嘶吼,穿透荧屏,直抵人心。由傅东育、郑世龙执导,张译、李光洁、蒋欣等主演的检察侦查题材电视剧《以法之名》,自6月24日起在CCTV-8电视剧频道、优酷播出。开播当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正式设立检察侦查厅的消息——这一巧合,似是法治建设进程与文艺创作的一次深度呼应,为该剧增添别样的时代意义。
深入基层
历时三年打磨原创剧本
《以法之名》聚焦海东省检察院检察官洪亮、郑雅萍等人的办案历程。在复查东平市“万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时,他们凭借敏锐洞察力,发现有司法工作人员存在徇私枉法行为。剧集以举报线索为突破口,讲述检察官抽丝剥茧、深入调查,不仅彻查案件背后的黑恶势力,还查处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有力彰显法治威严与公正。

傅东育
导演傅东育在涉案剧创作领域经验丰富,曾执导《破冰行动》《冰雨火》等热门作品。虎鲸文娱敦淇工作室总经理敦淇邀他继续拍摄扫黑题材剧集,但傅东育认为,当时已有《扫黑行动》《狂飙》等优秀作品,再拍此类项目重复元素多、缺乏新意。之后,在《以法之名》剧本调整修改的关键期,恰逢全国各级检察院普遍设立检察侦查部门,其职能是查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在司法案件中的犯罪行为。主创团队抓住这一契机,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取得联系,决定重新筹备一部原创剧集。

《以法之名》历时3年打磨原创剧本,剧中借鉴大量检察侦查领域真实司法实践案例,通过第十一检察部查办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职能,深刻展现执法者“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与法律监督的刚性。同时,该剧紧扣扫黑除恶、打伞破网、惩治司法腐败等现实主题,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
为保证剧集专业性,最高检影视中心从全国抽调十余位检察侦查专业人士,为演员和编剧普及相关知识。傅东育带领主创团队深入基层,走访四省十几个城市基层检察院,与百余名检察官交流,查阅案卷、旁听案件审理,还采访多位涉嫌司法腐败、职务犯罪的在押人员。确立核心概念后,主创团队精心构建人物关系,赋予角色鲜活个性与情感,让角色成为生动故事的载体。剧中诸多情节源于生活原型,审讯戏严格遵循法律和现实逻辑,力求专业性与艺术性平衡。

敦淇
该剧总制片人敦淇表示,“《以法之名》推开检察侦查题材这扇大门,门外是一片广阔天地。创作者可挖掘的内容颇为丰富。”平台和主创团队一致认为,这些反映时代痛点和社会热点的内容,能够引发观众共鸣,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和沉浸感。
匠心选角
文戏细腻刻画
《以法之名》会集张译、李光洁、蒋欣、冯嘉怡、杨烁、王劲松等实力派演员。谈及演员选择标准,傅东育表示,与角色契合固然重要,演员间的化学反应更为关键。“我把候选演员照片贴在墙上,思索如何合理搭配,力求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在他看来,演员同框时,角色间的对比与呼应至关重要。“我希望他们碰撞出独特信息,这不仅是表面互动,更是角色深层情感与性格的激烈交锋,如此才能给观众带来难忘的观剧体验。”

傅东育认为,确保演员表演水准相对统一是导演的重要职责之一。“不能仅靠个别演员出彩,也不能因个别演员表现不佳影响整体。无论演员年轻与否、经验丰富与否,都要在统一表演基准线上,全力以赴。”讲戏时,他要求演员“还原有血有肉的人,而非徒有其表的‘壳’”。其中范例就像王劲松饰演的省检察院检察长,角色真实立体,并非高高在上、满口官话的官员形象。傅东育坚信,无论角色身份如何,“最终要讲的都是人的故事,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展现情感纠葛与成长历程,才能打动观众。”
与《破冰行动》《冰雨火》等有很多激烈打斗场面的涉案剧不同,《以法之名》更注重文戏细腻表达与心理深度刻画。“此次对政策层面的探讨更深入,斗勇情节动作性降低,但可看性不减,反而更丰富多元。不过,这种风格可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理解难度。”傅东育介绍,为避免观众在紧张剧情中疲惫,剧集在关键节点巧妙融入情感元素;在展现执法者与犯罪分子斗智时,深入挖掘角色内心挣扎、坚守与成长,让观众在感受紧张刺激的同时,体会人性的温暖与力量。
聚焦内涵
在司法故事里触摸人性温度
《以法之名》开播后口碑不俗,不少观众惊呼“叙事尺度够大、够真实”。总制片人高金玺认为,影视创作若一味盲目追求内容尺度,忽视作品内涵与情感承载,即便有“超乎想象”的内容,也难在市场取得理想成绩。“尺度与力度并非孤立存在,二者需为情节、内容与主题服务。若情节缺乏内涵支撑,尺度和力度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毫无价值。”

高金玺
傅东育分享该剧破题思路,即从人物出发进行创作。“写人的故事、人的情感,抓住这一点,作品就会比较动人。”《以法之名》通过70余个角色,描绘司法系统众生相:有人为权力出卖灵魂,有人困于灰色地带,有人为正义燃烧生命……剧集以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展现司法系统内部复杂生态与人性挣扎。在傅东育看来,“刀刃向内”是自我认知、自我觉醒的过程,“既严酷无比,又温暖人心。”剧中强烈的矛盾冲突,将人物置于强戏剧化情境:当面对善与恶、对与错的艰难抉择,甚至自身陷入难以转圜的困境时,他们将何去何从?

在敦淇看来,一部好戏应具备三个层次:对号入座、情感共鸣、灵魂共振。“希望观众观看《以法之名》后,能达到灵魂共振层次,内心被深深触动。”他也希望该剧能引发观众更多思考,促使大家关注法治建设、关注人性善恶,在社会层面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图片:豆瓣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