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观察者网 齐倩

在尹锡悦被罢免总统职务后,韩国定于6月3日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据香港《南华早报》5月22日报道,随着选战在即,许多在韩中国公民和华人表示,他们正遭受着来自政治言论、社交媒体仇恨言论和街头骚扰的歧视。这些针对华人的歧视浪潮正螺旋上涨,令人不安。

“我在韩国生活了很久,但这种形式的抗议前所未有,”一名50多岁、在首尔经营中餐馆的老板担忧地说,“现在每次上班,我都倍感焦虑。”

“我们不想谈论这件事。作为外国人,我可能会成为攻击目标,”首尔东部一家中餐馆的老板表示。

据透露,今年4月,她所在华人社区附近爆发了一场由韩国亲美极右翼团体领导的抗议活动,示威者高呼“滚回中国”等种族歧视口号,还手举韩国和美国国旗。当时,当地一家麻辣烫餐厅的一名员工据称向人群投掷蒸锅,随后遭到骚扰,后来被送往医院。

今年4月,韩国极右翼人士在一场示威活动上手举美国国旗 韩联社

“韩国政客煽动,媒体火上浇油”

观察人士表示,这种仇华情绪激增并非巧合。韩国即将于6月3日举行大选。此前,韩国前总统尹锡烈遭到弹劾,尹锡悦及其所属的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与其他亲美极右翼派系的政界人士,为了在大选前凝聚民心,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和煽动反华言论。

“干预选举”“贸易和外交强硬”……一时间,中国已成为韩国政坛中的“政治出气筒”。

《南华早报》注意到,在韩国主流社交平台上,谴责“中国威胁”或嘲笑“中国游客肮脏”的帖子在网上疯传,这些帖子经常使用种族主义的绰号形容中国人。有调查显示,2022年,81%的韩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高于2015年的61%。分析人士表示,这种转变已被政治武器化。

在韩国,反华言论并不新鲜。但一些分析人士表示,自去年12月尹锡悦试图宣布戒严令失败以来,这种规模性的歧视言论有所加剧。

“在那之前,反华情绪是错误的,且往往植根于特定事件,”首尔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系副教授河南石(Ha Nam-suk,音译)表示,但自从尹锡悦戒严失败后,“仇恨变得更加植根于阴谋论和假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自尹锡悦紧急戒严后,为保护他免遭惩处,国民力量党内就开始有人刻意煽动一股“反华情绪”,硬将内政问题扯上中国。有披露的文件内容则显示,已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首位任内被批捕韩国总统的尹锡悦,仍在法庭上炮制类似涉华谬论。

在1月的庭审辩论会上,尹锡悦方面再三捏造炒作“中国介入韩国选举”的说法,援引虚假消息声称“戒严当天,驻韩美军抓了99个中国间谍并押到了在日美军基地”。驻韩美军和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选管会)相继予以否认,称相关消息“完全不属实”。

1月21日,尹锡悦出席韩国宪法法院弹劾审判庭审辩论 央视新闻

随着选战正酣,这种反华趋势已经渗透到韩国主流政治话语中。此前,韩国力量党发言人公开宣称,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陷入了所谓“小中国中心主义”(Little Sinocentrism)。

5月18日,李在明在电视辩论节目上被指责“亲华”。他驳斥说,韩国不应该全盘押注在和美国的同盟关系上,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同样重要”。

对此,韩国非政府组织“移民中心之友”负责人宋恩贞(Song Eun-jung,音译)表示:“政客们攻击中国人的这种言论会产生现实后果。他们制造了把中国和当地华人社区描绘成有问题的公共话语。政客和政府正在煽动仇恨和歧视……媒体也在火上浇油。”

报道称,到目前为止,韩国政府方面仍没有正式回应谴责这种歧视浪潮。

5月18日,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候选人首场电视辩论会举行。左起:国民力量党总统候选人金文洙、民主劳动党候选人权英国、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和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 韩联社

“中国人正成为替罪羊”

24岁的韩国共同民主党地区代表李艺灿(Lee Ye-chan,音译)说,这是保守派及亲美右翼人士政治策略的转变。他表示:“那些人过去针对朝鲜,现在正转向中国。这是糟糕的政治,是基于恐惧的政治,即把整个群体当作替罪羊,转移人们对真正问题的注意力。”

李艺灿所在的永登浦区是首尔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他说:“我经常收到针对我所在地区的在线威胁报告。我把报告送到当局,敦促他们迅速采取行动。这些极右翼组织有暴力行为的历史。”

对于19岁中国学生戴伟鹏(Dai Weipeng,音译)来说,这种变化虽微妙,却显而易见。他表示:“我感觉一些韩国人的态度有所转变。社交媒体上的评论更加充满敌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这样针对中国人。”

约瑟夫·钟(Joseph Chung)是一名旅居在首尔的中国台湾人。他表示:“有一次,在地铁上,我正用普通话和妈妈打电话,就被人用力推了一下。那个人什么也没说,但我能感受到他的敌意。”

在韩务工的中国朝鲜族深受其害。一名移居首尔的朝鲜族华裔教育工作者文敏(Moon Min,音)说:“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段艰难的时期。当然,作为外国血统的我们会受到更多的歧视……在这里住了这么久,我已经对歧视不敏感了。”

根据韩国司法部2020年的一项调查,韩国约有70万朝鲜族中国居民。许多人表示,他们在获得公共服务和公平劳动权利方面面临着持续的挑战,且经常感到被韩国媒体歪曲。

虽然并非所有韩国人都持反华观点,但许多在韩中国居民表示,他们已经学会了保持沉默。

“我们不能谈论这件事,”一名店主说,“如果我们想继续在这里做生意,就必须学会低头。”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上,在韩中国居民发帖,敦促华人在抗议期间呆在室内,避免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一条帖子写道:“我们必须保持安静。”

但也有人指出,沉默不是长久之计。“移民中心之友”负责人宋恩贞指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部反歧视法。我们一直敦促政府认真对待仇恨言论,并实施相关规定。”

另据韩国《亚洲日报》报道,5月早些时候,联合国时隔7年发布报告,称韩国国内的反华情绪已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报道称,近来以保守阶层及部分政客为中心,反华与仇华情绪高涨,有关“中国人参与总统弹劾集会”“涉嫌介入大选”等谣言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令联合国罕见发出警告。

今年4月,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接受韩媒体专访时指出,近年来中韩国民友好感情有所下滑,中方对此高度重视。这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国际地区形势和两国发展情况变化、两国民众缺乏足够面对面交流、舆论负面炒作等都是原因。特别是近期韩国政局复杂变化背景下,一些势力出于政治目的,恶意炒作涉华议题,煽动反华情绪。这无益于中韩关系发展和两国国民感情,也有损于韩国形象。相信韩国民众能够明辨是非。

戴兵强调,当前国际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维护好、发展好中韩关系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历史和现实证明,坚持友好合作最符合中韩双方根本利益。韩国坚持对华友好,是在做正确的事。中韩关系搞坏了,有百害而无一益。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未来中韩关系一定会健康稳定、积极向上发展。

延伸阅读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国和美国,谁在这个世界上更受欢迎?

如果直觉没法快速回答这个问题,我带你看看,全球约100个国家,超过11万受访者是怎么回答的。答案非常有意思。

不久前,非营利组织“民主联盟”发布了《2025民主认知指数》。

其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是要求各国受访者,对其他国家做出好感度评价,从而得出净支持率。从这个指标来看,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国家,一到三名,分别是瑞士、新加坡和卡塔尔。然后,全球受访者最不喜欢的国家是哪个呢?请大家猜一猜,“中东小霸王”以色列! 当然,就算败光了全球人民的好感,我相信以色列政府也并不在乎,前两天又开始在加沙地带发起军事行动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调查的重点——美国,它居然得了个负分,净支持率为-5,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的最低分,而且远远落后于我们中国。中国净支持率为14分,和英国、韩国差不多,比法国还要高一些。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全球好感度还可以,毕竟大家要考虑到一个因素,就是这些年来,美西方在国际舆论场上对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攻击和抹黑。

对于这份报告,还有个细节我想提一下:就是报告的出品方,其实并不友华。我明确告诉大家,它甚至是一个反华机构,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但我们反过来想,一个反华机构,都能做出对比如此鲜明的数据,那恰恰证明了全球民意的深刻转向。

更有意思的是,报告还专门做了一个中美好感度的对比。来看这张图,黄色地区更喜欢中国,蓝色地区更喜欢美国。

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了吧,中国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其中79%的国家的受访者更喜欢中国,更喜欢美国的,只有21%。

那美国,为什么败光了大多数人的好感?一个曾经以软实力自居的超级大国,怎么就干成了“负分国家”呢?

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特朗普。他一会儿要四处“拿地”,一会儿要打贸易战……各种操作,拖累了美国的整体形象。

但我觉得,“锅”也不能让特朗普一个人背。美国全球地位下滑,并不是2025年才开始的,虽然说特朗普的执政确实加速了这一进程。

2024年还没走远呢,拜登政府怎么对待加沙人民的,大家还没忘呢。面对数万平民伤亡,美国坚持给以色列提供武器,在联合国狂投反对票,这让国际社会怎么看?特别是让阿拉伯国家怎么想?

特朗普讲话画面

报告也总结说,中美俄三个大国,中国是其中唯一一个形象正面的国家。美俄两国都是负分,区别在于,俄罗斯的形象在往上走,而美国在往下走。

当然,这张图只从2022年开始,如果我们把时间再往前倒一些想一想,美国的形象变差,其实也不是这两年的事儿。

是谁从阿富汗仓皇撤军,上演“扒飞机大逃亡”的?是谁监听全球,甚至偷听默克尔的手机的?又是谁举着“洗衣粉”开打伊拉克战争的呢?

我想说,美国的软实力下降,不是某个人的“锅”,而是驴象两党轮番上阵,你一榔头我一棒,合力把美国形象在国际上干到了“负分”。

所以,最后一个问题来了,形象负分或者说软实力受损,对美国到底有没有影响?

我想,特朗普团队是不在乎的。在他们眼里,美国过去长期高估了软实力的作用,根本没能说服其他国家按美国的意愿行事,导致自己“被占了便宜”,所以现在,美国打算用关税、军事等硬实力说话了。但我想,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可能也高估了美国的硬实力。

其实所谓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世界产生 "心向往之" 的能力。本质上,软实力是不能自我定义的,而是看他人是否认可你、接受你。软实力,主要依赖于“他者”的认知。

过去,美国长期依赖软实力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带动高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一旦软实力受损,这些优势也会慢慢消散。此外,各国对美国的负面认知,也会影响经贸合作和国际协作,从而削弱其话语权。

也许是巧合,五月初,软实力之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离世了。他在生前最后一篇重磅文章《世界秩序的未来》当中发问说:"我们正经历的,是美国的永久性衰落,还是特朗普时代的周期性波动?或许,等到2029年会有答案。"

我不知道要不要等到2029年,但我觉得,趋势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

最后,我想说,或许你在视频开头提问的时候,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但此刻的我们,应该要更自信一些。

过去这些年,我们为世界提供了 "一带一路" 这样的全球公共产品,我们提出了 "三大全球倡议",我们有Deepseek、宇树机器人火爆出圈,还有《哪吒》等优秀电影崭露头角……有这么多的进步和成长,我们为什么还要不自信呢?我们应该非常自信。

当然,数据有可能变化,舆论也可能起伏,但有一点错不了:一个国家真正的魅力,不在于“嗓门”的高低或者“武力值”的强弱,而在于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的真心与实践。那大家怎么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