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先给大家道个歉。

昨天写万川矿难分析时,搞错一个细节:熊磊制造矿难后,把照片发给陈胜龙,不是孙飞。

看完第24集,我才反应过来。

为什么熊磊一定要去制造矿难,而不是交给小弟?

因为熊磊在向陈胜龙缴纳投名状。

熊磊断了自己与禹天成和平共处的后路,于是全押陈胜龙。

有一说一,这个矿难的强情节,确实不算高明。

一、好狠的禹天成

万川矿难发生后,但凡禹天成智商在线,他都不应该继续重用陈胜龙。

这次矿难引发的政治风波,连禹天成背后的保护伞,未必摆得平。

先稳住陈胜龙,找机会与陈胜龙切割,才是禹天成的最优解。

至于能不能切割干净,则要看禹天成的伞有多强。

禹天成确实心狠手辣,“一·三一枪击案”的真正目的是禹天成借用熊磊之手干掉万海。

万海命大,捡了一条命。

不过,万海事后听信孙飞的话,大事化小,这也挺傻白甜的。

对方为了抢地盘,要你命了,你还息事宁人?

二、无耻的柳韵,割裂的李人骏

矿难发生后,平山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柳韵,最焦虑的是,万川矿不好卖了。

哀悼一下会死?

知道柳韵无耻,能无耻到这个地步,也是超乎我的想象。讽刺的是,李人骏的良知就像某A一样忽高忽低。听到柳韵的焦虑,他还是那种坐而论道的清谈风。

在权贵眼中,真真民如草芥。

李人骏恋权,但他本质上算不上坏人。他对权力的认知,就是只要我的权力足够大,我才能实现抱负。

检察长职位是李人骏的春药,但他成为检察长只是做事的手段。这就意味着,在矿难发生后,他会很难理解妻子为何如此冷漠。

我认为演员对角色的处理有问题。

李人骏和妻子谈话时,他大概会震惊甚至幻灭,“原来你是这样的人。民生安全,不如你的kpi重要!”

在复盘万海案,李人骏像是灵机一动,突然问办公室主任,“你看我像不像黑社会的保护伞”。



你可太像了。

时而精明,时而傻白甜,相信司法公正,却又能与市侩庸俗的妻子琴瑟和鸣。

李人骏,蛮割裂的。

我有个观点,《以法之名》在第十八集就结束了,之后就像爽剧了。

《以法之名》中,李人骏、乔振兴、洪亮三人有不同的闪光点。

乔振兴充满理想主义,思维敏捷,然而自保能力不足,知道太多,被黑社会干掉。

而李人骏懂得如何在职场上打怪升级,会来事儿。当年洪亮应该是把学生会主席的票投给了李人骏,就是看中李人骏的领导气质。

洪亮欣赏乔振兴的理想主义,然而,没有情商加持的理想主义容易变成空中楼阁。洪亮更觉得李人骏能成大事,是正确判断。

洪亮则是两人的均值,他有李人骏的聪明劲儿,也有乔振兴的理想主义。

说软话干硬仗,也是怂帝洪亮的特质。

只是洪亮没想到,海东省政法委成立“五·一九专案组”后,慈眉善目的旭东同志急眼了。

三、洪亮进专案组,旭东同志急了

洪亮告诉江敏,“临时有个差,还得出一下“。

镜头立刻给到旭东同志。



江敏生气挂断,旭东同志主动问洪亮,“是孙向群还是张放给你派的任务。”

洪亮愣了下,说:“保密。”

然后,旭东同志开始说,“是案子需要你还是你需要案子,家只有一个,孰轻孰重,你想清楚。”

乍一听,旭东同志担心洪亮江敏小两口吵架。

我们拥有上帝视角,清楚旭东同志的意思,如果洪亮继续查万海案,那么他最终会查到旭东同志头上。

旭东同志在铁窗之中养老,江敏和洪豆都不好受。

作为江敏的老公,洪豆的父亲,洪亮也为了正义,牺牲小家。

江旭东和洪亮必定会正邪不两立,洪亮一直叫岳父”旭东同志“,就是在为两人未来发生冲突埋伏笔。

四、郑雅萍的座次

专案组坐大巴去东平,郑雅萍坐在迎门处靠窗顺向的双人座。

第三集中,郑雅萍坐的也是这个位子,而洪亮就坐在她对面。

不过,当时郑雅萍非常讨厌洪亮,认为他只懂天理国法,不讲人情。

而在第二十四集,洪亮上车时,郑雅萍换座位,坐在迎门处靠窗逆向的双人座——洪亮以前坐过的位子。

她为什么要换,估计就是想让洪亮坐在她对面。



然而,洪亮直接坐在最后面一排,小助理get到郑雅萍的小心思,还意味深长地看了雅萍一眼。

临近下车时,我们发现郑雅萍又坐回靠窗顺向的双人座了。

雅萍应该很喜欢这个座位,然而,她这一次舍得将这个顺向双人座留给洪亮,也是两人关系亲密的象征。

科普一个小知识,大巴上的顺向座位(面朝前)通常比逆向座位(面朝后)更让人舒服。因为顺向座的视觉和身体感受一致,看得见前方路况,心理更有安全感,也不容易晕车。而逆向座方向感相反,车子一刹车,人会被“推”着走,看不到前方变化,容易产生不安或恶心。

下车后,洪亮解释脸色不好是晕车。

我像鲁豫一样不相信。

晕车的人,会习惯坐在车前排。另外,洪亮在第三集,坐迎门逆向双人座,也没有任何不适的状态。

这说明,洪亮不晕车。

他为什么欺骗同事曹野?这个人也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吗?

我有些怀疑,希望后面给出答案。

五、洪亮的纠结

在进入专案组时,洪亮很纠结。

因为他知道,专案组势必会查到“一·三一枪击案”。

洪亮调查后发现,当年他和乔振兴、李人骏办错案了。

自首,就能从轻发落。

然而,他又担心自首会失去进专案组的资格,他不敢肯定能不能戴罪立功。

于是,他很纠结。

第24集结尾处,洪亮不吃晚饭,而是坐在约束椅上。

看预告片,洪亮会在这里将自首信交给郑雅萍。

洪亮脑袋里的计谋,就像鸡蛋里装满了蛋黄蛋白。

第一集,雅萍就说洪亮办案只讲天理国法,不懂人情。雅萍肯定是讲人情的,因此她会给洪亮容错空间。

即便将来“一三一枪击案”真相大白,郑雅萍作证洪亮有自首情节,洪亮大概率会被从轻发落。

这个设定,让洪亮有浓厚的趋利避害的人味儿,让他过于理想的人格接了地气。

六、闪回闪啊闪,亮瞎我的眼

我看到一个没有经过核实的数据,《以法之名》的闪回高达120多处。

具体是多少,我没有一一统计。但是,我知道,案件回溯它闪回,角色转折它闪回,情感铺垫它闪回。

闪回当然不是原罪。

但是,过犹不及。

频繁的闪回,不仅让剧情注水,而且也让观众失去放大镜式追剧的乐趣,丧失解密快感。

观众浪费了时间,剧集丢掉了口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