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文|一帆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引言
谍战片从来都是“硬通货”。
《潜伏》的烧脑博弈、《悬崖》的隐忍克制。
让“谍战”二字自带紧张感与厚重感。

可近几年,谍战剧却渐渐失了魂。
要么把谍战当幌子,谈恋爱占了半壁江山。
要么沿用老套枪战、套路反转,刚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局,观众早已审美疲劳。

最近《潜渊》与《守护者们》接连登场。
一个走失忆特工自我救赎的深沉路线。
一个玩小人物误闯谍战局的反差套路。
同样喊着“创新”口号,却走出了完全不同的画风。
它们究竟是救谍战剧于水火,还是又一次跑偏?
把两部剧放在一起比一比,答案便一目了然。

01导演风格
《潜渊》的底气,藏在幕后班底里。
导演王逸伟搭档艺术总监毛卫宁,前者重故事服务,后者擅抓历史质感,两人配合恰好踩中谍战剧的核心需求。
毛卫宁对细节的把控堪称强迫症级别,法租界灯牌上的字体是民国时期的常用款,特务总部墙面特意做了陈旧斑驳的痕迹。
演员的服装哪怕是配角,也带着日常磨损的细微褶皱,一帧画面就能把人拽进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而王逸伟的镜头语言多以服务故事为主,如用镜子意象暗示梁朔“身份分裂”。
雨夜仓库枪战用“手持摄影和频闪灯光”营造压迫感,镜头的晃动与忽明忽暗的光线,把生死对峙的压迫感拉满,没有多余花哨设计,却让观众心跳跟着剧情走。
《守护者们》导演中的杨文军走的是“视觉冲击优先”的路线。
他擅长从生活细节里挖人物亮点,却在谍战氛围的把控上稍显失衡。

在《守护者们》中就用“一镜到底”的手法拍摄码头枪战,镜头跟着角色穿梭、躲避,表现力确实足,但快速切换的画面反而冲淡了谍战该有的紧张感。
而且他摒弃了谍战剧常用的冷色调,而用暖色调铺陈。丁一的花衬衫、顾仰山的亮色西装,再加上偶尔穿插的喜剧桥段,让本该严肃的谍战剧情,多了几分“轻喜剧”的跳脱感,风格边界略显模糊。
02剧情逻辑
《潜渊》的主线不算新鲜。
中共地下党“清霜”在执行任务时失忆,误打误撞回到上海,被汪伪 76 号、军统、日军多方势力拉扯。

虽说是“失忆”老梗,但它守住了谍战剧的底线。
整个故事的每一步都有铺垫,他对“清霜”身份的怀疑,是通过碎片化的闪回,仓库枪战、战友牺牲的画面,一点一点拼凑起来的。
就连“三一名单”这个关键线索,也不是突然出现,而是通过老党员的牺牲,慢慢传递最后浮出水面。

当然,剧中也有让人皱眉的bug,像“骨蛆”蒙混过关、灯塔信号传递太顺利,主角受伤后还能一个人打垮一群敌人,这些“主角光环”过重的设计,让不少观众觉得有点侮辱智商。
但整体上没有偏离“谍战”的核心,不影响剧情展开。

《守护者们》则把“快节奏”玩到了极致。

开篇就让龙套演员丁一就误闯暗杀现场,好在凭借自己的机灵躲过了日军盘查。
还没等观众缓口气,三人就争执起来,李约瑟意外身亡,怎么完成密码任务成了重大难题。
仅仅一集,就出现众多反转,这样快节奏,强度高的剧情让人直呼过瘾。
可“快”也容易出漏洞。
李约瑟中枪后藏进话剧假树,伤口流血浸透树干,台下的日军军官武田竟毫无察觉。

丁一假扮盲眼专家时,多次掏出怀表看时间,近在咫尺的日军也没起疑。
这种“强行给反派降智”的设计,成了最大槽点。
谍战剧的精彩,从来不是敌人蠢,而是主角在绝境中破局,显然《守护者们》在这一点上没把握好度。

03演技对比
《潜渊》的演员阵容,走的是“稳”字路线。
黄晓明饰演的梁朔,彻底摆脱了“油腻感”,成功把一个失忆特工在面对多方的施压下,那种迷茫、警觉、善良的特点展现的细腻到位。
刚苏醒时眼神涣散,面对陌生人下意识摸向腰间,找回记忆后眼神逐渐坚定,尤其是教堂看到战友尸体时,咬唇隐忍的微表情,比夸张哭戏更显张力。

配角们也个个“能打”。
于洋饰演的谢峻安处理很细腻:面对日军时,他会弯腰哈腰,说话时语气讨好,可眼神里没有“谄媚”,而是“警惕”。

在和地下党接头时,他没有直接说“我是自己人”,而是通过递烟的手势、一句隐晦的“货准备好了”,就把身份传递给对方。

刘威饰演的梁朔的养父严玖,在梁朔失忆后找到他,他没有直接告诉梁朔 “你是清霜”。
而是先观察梁朔的反应,然后用“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馄饨”唤起他的记忆,一个细节就立住了“隐忍长辈”的形象。
他们戏份不多,却用眼神和台词撑起了剧情的厚重感。

《守护者们》的主演张一山的表现则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态势。张一山一人分饰两角,一边让人惊喜,可另一边又让人出戏。
一方面是他为演好“盲眼专家”提前去盲人学校采风,提炼出“拐杖敲回声辨距离”的细节,为饰演盲眼的李约瑟增添了不少真实感。

然而,另一方面,张一山也受到了观众的诟病,他在饰演丁一时,过度依赖北京片音与上蹿下跳的动作,把小人物的怂演成油滑混混,与谍战氛围格格不入。

相比之下,其他配角更显稳妥。
韩东君饰演的顾仰山,不用过多台词,只用遇见危机时下意识挡在丁一身前的动作,就立住了情报员的沉稳。

鲍大志饰演的曹元忠,一句“做人比做事重要”,轻描淡写就透出官场的油滑,角色立体感瞬间拉满。

04观众反馈
两部剧的观众反馈,也恰好对应了它们的风格差异。
《潜渊》播出后,虽有观众吐槽剧情bug,但收视率却一路走高,甚至登顶同期收视第一。

观众的评价很实在:“它不算完美,但守住了谍战剧的底线,历史质感在线,剧情不跑偏,至少看得进去”。
这种“稳”,成了当下谍战剧市场里的安全感来源。

《守护者们》的观众反馈则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态势。

一些观众认为,该剧的剧情有新意,采用轻喜剧的外壳来包装谍战故事,让人眼前一亮,韩东君、鲍大志等演员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观众吐槽张一山演技让人出戏,把好好的谍战剧演成了情景喜剧。
甚至质疑这到底是谍战剧还是喜剧?

结语
如今《潜渊》已经完结,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都算是给了传统谍战剧一个稳妥的答案。
而《守护者们》尚未播完,尽管眼下争议不断,但它的“轻喜剧+谍战”尝试,也为谍战剧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可能。

至于《守护者们》能否在后续剧情中修正问题、实现口碑逆转,重新定义“新谍战剧”的边界?或许只有等剧集播完,才能给出最终的评判。

部分参考资料
新京报|电视剧《潜渊》开机,黄晓明、张佳宁领衔主演
新京报|优酷悬疑剧场《守护者们》发剧照,张一山“假扮”盲眼密码学专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