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

文 | 伊姐(周桂伊)叶子姚

最近,前后两个消息在一起,很有意思。

一面是“TVB实力演员白玉兰团建”,胡杏儿、高海宁、陈豪等实力演员带着作品齐现身,梦回港剧辉煌时代。

一面是前TVB当家花旦之一陈慧珊继拿下香港大学教育学博士后,专注做教育,在社交平台为自己研发的英文课程站台推广。

(昔日TVB“职业女性天花板”,陈慧珊现在只是偶尔拍戏,基本客串,比如前阵子老搭档林保怡主演的《刑侦12》,她在结尾惊喜出现。陈慧珊说,现在拍戏不是主轴)

这几年,我们看到了陆续北上的香港演员在内地重启事业,合拍戏,上综艺,升咖位,再翻红,比如胡杏儿、高海宁、佘诗曼、邓萃雯……

不论在人生的30+,40+还是50+。

成功案例之外,其实还有更多数普通演员,活在光鲜背后,荧幕之外。

拿陪伴我们一代人的TVB举例,除了日薄西山的影视生态,自制剧数量和质量大幅下降,加上本身严格的薪酬分级制度,狼多肉少的激烈竞争,让大多数非一线演员,难以维生。

(吴启华一度无戏可拍,离开TVB时月薪只有6000元)

(港姐出身的谭小环,工作十八年,月薪一万八,还要靠鱼蛋补贴家用,覆盖生活成本)

薪资低,不稳定,很多演员一年半载无戏可拍,是常态。

甚至有老演员直言“全职洗碗收入都高于TVB薪资”。

疫情期间,老大姐汪明荃,甚至直接喊话高层“可不可以给我们加一点工资”。

对大多数TVB演员来说,“演员”真的只是一个职业。

下行时代,他们中,为了生存,生活,有人转行,彻底断尾求生;有人兼职,先活下来,再等机会。

五花八门的“求生路”,竟然如此动人。

昔日TVB演员在角色之外,“谋生之道”可以分几类。

比如,高知路线。通过念书深造,彻底转行,脱离影视行业的。

陈慧珊,一路考到博士,从事教育行业,当老师,做课程。

马浚伟,去北大念光华管理学院硕士,加入香港康文署成为一名公职人员,现在又加入新城广播担任CEO。

陈法拉,出国留学,更换赛道。

反而多了一点机会,去年她参演了《哥斯拉大战金刚2》,之后还有可能加入李安导演新片《旧金山》。

更多一类是,通过学习某项新技能,参考自身的兴趣爱好,转行或者兼职做副业。

前段时间,47岁TVB演员姚亦澧,在长沙街头卖咖啡,火爆全网。

出演过《使徒行者》《冲上云霄II》的他,属于脸熟人不熟。曾陷入低谷,拍戏零收入。

去年移居长沙,白天摆摊卖咖啡,晚上开直播教英文。

(他曾在英国留学,修读诺桑比亚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来再修读香港大学运动科学及康乐管理学士课程。读书期间,也兼职做模特)

把绿色面包车改装为流动咖啡车,还标注着“TVB演员再就业咖啡”。

他说自己并没有放弃演员这个职业,只是想同时多做几份工作。

“我跟大家一样,也是一个打工人。卖咖啡也不是我第一次创业,我曾经也是演员、模特、主持人,开过餐厅,开过货车。”

有人问他:“你不会觉得摆摊很丢脸吗?”

他笑说:“我是老板耶,有什么丢脸。”

“放下面子,只要能做到‘从零开始’,就不会困惑。”

41岁演员沈震轩,演过《使徒行者》,参加过《披荆斩棘4》。

年初被发现转行开网约车,被多名网友偶遇后,坦诚面对:“是的,我真的当司机了。”

其实除了做司机,他还兼职唱歌。

50+的TVB资深绿叶演员戴耀明,也在餐馆打工。

点单,上菜,洗碗,倒垃圾,样样都要做,每天工作十小时。

月收入能有上万块,他就很知足。

还趁机学点手艺,比如冲咖啡、做奶茶,以后有机会自己开个茶餐厅。

做服务员,他也不觉得丢脸:“这本人生笔记本,看你自己想写什么,又不是偷,又不是抢,最紧要过自己就可以了。”

在餐饮业的还真不少,也有人认真学厨,当上了“大厨”。

曾经的TVB当红小生,现在47岁的陈键锋,与林峯、吴卓羲、黄宗泽、马国明齐名,被称为TVB“五小生”。

年轻时就自己研究菜谱,对烹饪很有兴趣。

后来以第一名成绩从蓝带厨艺学院毕业,去年已经公开自己成为一名法国菜厨师。

去年老朋友周慧敏还给他留言:“你是不是要十项全能?”

话说女性的韧性,在TVB再就业赛道,从来没输过。

演过《金宵大厦》的女配角梁茵,在香港九龙湾一家餐厅打工,学习切配海南鸡,准备进军餐饮。

“演员和服务员都是职业,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性质不同。

现在的我需要调整心态敞开胸怀,学习新知识。”

TVB“御用丫鬟” ,42岁的陈思齐,如今在佛山夜市卖鸡爪,还挂出“过气艺人再就业”的自嘲条幅。

她说,人生没有什么不可做,喊话要当“鸡爪皇后”,现阶段目标就是努力搞钱。

大大方方卖鸡爪,大大方方地表达感谢和重新来过的信心。

“做演员一直不温不火,以为人生到了低谷,没想到因为再就业得到这么多关注,真是很感动,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剧迷们用她饰演的《搜神传》里的经典台词喊话她:好彩妹,笑口常开,好运自然来!

“最美郭襄”、侠女“小辣椒”李绮红,曾患上严重抑郁症,后来移居加拿大,考取资格,转行做护士。

TVB“御用师奶”黄凤琼,演过《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58岁的她,除了偶尔演话剧,在加拿大转行做月嫂,照顾过四十多个孩子。

还有42岁的演员梁珈咏,一边等拍戏的机会,一边在商场摆摊,售卖首饰和小物品。

身边朋友有劝她彻底转行,但她坚持,会时刻好好装备自己,将来机会来了,还能够抓住,就算不能大红大紫,也不会后悔。

甚至,今年凭借《破·地狱》拿下金马影后的卫诗雅,虽然在英皇,但也曾在没出头时,自制蜡烛摆摊儿。

我们之前写过邓萃雯,赞她人生低谷处的生命力,和“马死落地行”的生存智慧。

只要保住命,就能从头来过。

在TVB这些演员身上,多少都能看到类似与生活过招的韧劲。

胡杏儿说,TVB是个少林寺。经历过TVB“魔鬼训练”的狠人,全都忍耐和应变能力到了极限。

是高强度的职业环境,摔打出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胡杏儿在《演员请就位》直言,自己是在TVB这个“少林寺”训练出来的。剧本今晚给你,明天拍,根本没得睡觉)

在我们传统观念中的40+已近退休的时候,他们多的是重启人生,从头来过。学习新技能,尝试新行业,改变新环境。

我们常说,人到中年的体面。

“生活稳定,财富自由”当然好,但几乎没人可以做得到。

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真正的体面,源于一个人对生活的主动掌控。

经济下行,流行“躺平”、“上岸”,对“努力”祛魅……但这些昔日TVB演员,让我们看到,生命力不屈的动力,以及心态豁达的乐观。

自食其力,扎根热爱,不分贵贱,健健康康地靠自己解决眼前的困难。

不抱怨,不气馁,做好眼前事,等风来。这种心态,注定不会活得太差。

且不论高山低谷,终身践行。

观影团

“伊姐看电影”线下平台“伊姐观影团”,至今为止组织200多场官方授权的电影首映礼、超前点映,想免费参加明星首映礼,得到正版的限量周边,获取专属的文旅精品优惠吗?

点击小程序注册会员(“伊姐观影团”报名活动唯一途径,唯一途径,唯一途径)。每日签到领积分,兑换私家礼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