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国企职工视同缴费指数提高到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指数并轨的杂谈
1840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退休金差一半?
企业老工人看着机关同事的养老金账单沉默了。
河南去年底退休的机关干部每月领9300多元,同厂同龄的老伙计却不到5000块。
这不是个案,全国企退事退待遇鸿沟背后,藏着四重制度剪刀差。
视同缴费指数成了隐形分水岭。
机关单位按职务职称定指数,轻轻松松冲到1.5以上,河南那位退休干部的指数甚至高达1.85。
企业职工呢?
要么被统一按1.0封顶,有的省份更直接挂钩实际缴费指数——流水线工人缴费指数常年在0.6徘徊,视同指数也跟着掉到0.6。
同样工龄三十年,仅这一项就让过渡性养老金差出三倍。
过渡系数这把尺子也不公平。
机关过渡性养老金全国统一算法,企业职工却要看各省脸色。
四川重庆的企业退休人员,明明工龄和机关人员一样长,过渡养老金硬是少一截。
更扎心的是视同年限截止点:机关人员2014年前的工龄全算数,企业职工1997年后的工龄就不作数了。
十七年工龄差,直接让车间老师傅的养老金账户瘪下去。
职业年金简直是降维打击。
2014年起机关单位强制扣缴职业年金,单位掏8%个人出4%,退休直接多份工资。
企业年金?
十个厂里九个没这玩意儿,覆盖率连10%都够不着。
普通工人退休时,账上永远比机关同事少个年金大红包。
缴费基数早埋下隐患。
机关单位按实发工资足额交社保,企业为省成本普遍卡着60%最低线缴。
三十年工龄的老钳工,个人账户积累还不如机关年轻科员多。
那些2014年前进机关的中人更占尽便宜——既享受老制度的视同缴费,又吃着新制度的职业年金,两头红利吃到饱。
养老金双轨制名义上并轨十年了,可算法里的特权基因还在代代相传。
车间老工人盯着工资条发呆:当年并排站流水线,退休差出一套房。
过渡系数该全国拉平了,视同指数得让工人跟着职称涨,企业年金政策要动真格推。
别让并轨停留在红头文件上,车床轰鸣三十年,退休账本该经得起阳光暴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