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经百战的大老板李奋斗,选的这个“严秘书”,除了会说“明白”,她还会做啥呀?就没有一件事她能搞定的。
难怪李奋斗会说:“早晚被你们气住院,就没一个省心的。”
要论选助理的功力,我只服“ 三姐”邱丽苏。
连老总邱丽苏都要看李奋斗的脸色行事,所以他这么一个从草根创业逆袭的大老板,按理说身边的秘书不得有一个更会察颜观色,能顶事的贴心助理吗?

可是这个论长相和年龄,还有智商都不大在线的严秘书,嘴上说着“好,明白”,其实是个啥也不明白的人。
这个样子要是在邱丽苏手下当助理,我敢说邱总能把杯子直接扔她脸上。严秘书,就是个只拿钱搞不定事的人。
李奋斗急着去住建委开会,严秘书在出发前才发现西装领子有一处污垢,这个已经是严重失职了,可她却是除了说回去拿另一件,就没有别的办法处理了。

好在当时有胡曼黎在身边,从百宝袋里取出袪污膏,三下五除二就弄掉了污垢。难不成李奋斗就得穿着满身污垢的西装去开会?这个严秘书早该开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李奋斗欣赏胡曼黎,说她像自己已故的太太。严秘书跟着李老板这么长时间,怎么就一点没悟到呢?
再看胡曼黎,应变能力强,而且对客户的观察细致入微,她能做到销冠是必然的。
所以,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如果是胡曼黎做李奋斗的助理,李奋斗的事业可能还得再跃升几个台阶。

说到演员卫莱,在《蛮好的人生》这部剧中,她饰演的严秘书一角,看上去还是呆萌的青涩状态,可实际上她已经43岁了,状态真是不错。
卫莱是上海人,上初三那年,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院来学校选苗子,班主任看着她齐耳短发的假小子模样直摇头。
没想到,卫莱的倔劲儿就这么显山露水。她自己跑到招生办,用一段自编自演的小品《弄堂里的早晨》打动考官:“我演卖油条的阿姨,把围裙往腰上一系,油锅‘哐当’一响,监考老师都笑了。”

2002年,卫莱以专业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大学四年里,她像海绵吸水般恶补文化课,却在毕业大戏《雷雨》试镜时碰了壁。
“导演说我演‘四凤’太‘正’,演‘繁漪’又不够‘疯’。”最终卫莱演了个没几句台词的报幕员,却把每个站位都当成了主角在演。
这种“轴”劲儿,在后来演《天若有情》时被导演杨阳相中:“这姑娘眼里有股不服输的光。”

翻开卫莱的履历表,仿佛打开了一本当代影视题材变迁史。
从武侠剧《中华英雄》里冷艳的“无情”,到抗战剧《我的抗战》中刚烈的柳蝉。
从都市喜剧《犀利仁师》中神秘的西域女子墨瞳,到悬疑剧《潜行者》里妩媚的军统特务毕月兰……
她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魔术师,总能在不同题材间自如切换表演模式。

在拍摄《新白发魔女传》时,卫莱经历了职业生涯中最严酷的考验。
为诠释好明月峡二当家白敏的飒爽英姿,零武术基础的她每天接受6小时高强度训练,吊威亚摔伤膝盖是家常便饭。
武术指导袁和平曾感叹:“这个姑娘身上有股狠劲,再危险的镜头都坚持亲自上阵。”
最终呈现的打戏中,卫莱手持双刀凌空翻飞的镜头,成为该剧经典画面之一。

这种“不要命”的敬业精神,在《一粒红尘》拍摄时达到巅峰。
作为剧中齐唐的私人助理苏沁,卫莱为展现职场女性的干练气质,提前三个月到外企实习,观察白领们的举手投足。
卫莱用钢笔尾端敲击键盘的细节,来发泄内心的焦虑感,这样的表演把助理的无奈和焦虑具象化了,非常生动。

当观众习惯于卫莱在屏幕中把市侩、精明与凉薄,雕刻得纤毫毕现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剧抛脸”演员还是隐藏的声乐高手
2016年在《一粒红尘》片场,卫莱即兴哼唱的旋律被音乐总监相中,最终发展成插曲《忘了红尘,忘了爱》。
在2018年《幻乐之城》的舞台,意外揭开了卫莱的另一面。
在这个音乐真人秀中,卫莱与王菲同台献唱《流浪的红舞鞋》,一袭素雅长裙搭配清透声线,颠覆了所有人对她的刻板印象。

导演洪涛在后台感慨:“卫莱就像块璞玉,你以为看透了她的棱角,她偏又折射出新的光彩。”
这种“反差感”在卫莱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社交媒体上的她,是分享自制意大利肉酱面教程的美食博主,是能硬拉80公斤的健身狂人,更是能用古典吉他弹奏《爱的罗曼史》的文艺青年。
朋友爆料卫莱曾用三周时间,从零基础到完整演绎吉他曲,“这种较真劲,和演戏时一模一样。”

-04-
与屏幕形象的凌厉不同,私下的卫莱有种上海女人特有的“适意”。
卫莱不用社交账号,却会在知乎匿名回答“如何看待配角演员的生存现状”;拒绝综艺邀约,但连续七年资助上戏贫困生。
在《南风知我意》发布会现场,被问及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时,她举起手腕间的沉香木珠:“就像这十八颗珠子,每颗都有自己的位置,但串起来才是完整人生。”
这种通透投射在角色塑造上,形成独特的“卫氏哲学”。

《蛮好的人生》杀青后,她给严秘书写了3000字人物后传,细致到“2045年退休后开在愚园路的编织工作室,每周四下午留给聋哑学员。”
导演汪俊感叹:“她不是在演角色,是在为每个虚构生命负责。”

从石库门走向屏幕的二十三年间,卫莱始终保持着入学考试时的绒花,不是戴在鬓边,而是别在心头。
对于表演,卫莱有着近乎禅意的理解。
在《星话剧》访谈中,她将演员成长比作竹节生长:“每次突破舒适区,就像竹子在暗夜里拔节,外人看不见,但裂痕里藏着新生的力量。”
如今站在43岁的人生节点,卫莱对表演的认知愈发通透。
在《蛮好的人生》杀青宴上,她举着红酒杯淡然一笑:“严秘书这类角色,年轻时我演不好。现在的我,终于懂得怎么把生活的褶皱揉进表演里。”
这个用二十年时光打磨演技的上海女人,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证明:真正的演员,从不需要被定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