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漫游未来》是叶永烈的作品,创作于1961年,出版于1978年。我没看过原作,但是1980年出品的同题材连环画,我是太熟悉了——当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有幸读到了这本奇幻的,充满天马行空故事的科学幻想的小书。
我敢担保,连环画绝对比书好看!我童年的幻想都在这本书里,它影响了几代人,特别是70后。

我看的就是这本辽宁版的小灵通!戴帽子的小记者——还记得中国手机普及之前的某种电话不就叫小灵通吗?这就是为了向这本科幻小说致敬!

这本1961年写出来的书,算是国内第一本穿越小说了吧。到1980年,各出版社遍地开花,纷纷出品了同题材连环画,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辽宁美术的版本——绘者杜建国,儿童画高手毛用坤。这对“毛肚”组合,征服了当年无数的小读者。它借由叶永烈的文学性,在艺术性上将故事推上了新的高度与热度。
它通过记者﹣﹣小灵通漫游未来市,生动地展现了未来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远景,并告诉小读者: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中,必须刻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才能把祖国建设得象未来市那样繁荣昌盛。
未来城市实没实现呢?小时候觉得未来很远,可是一转眼未来都变成过去了,我们现在就生活在前人幻想中的未来世界里!
这本小书画得真的特别好——画面感很强,太喜欢了!没见过这么有趣的书!
记得那天我一个人关在屋子里连续看了好几个小时,坐在小椅子上面没有挪动一下。站起来时,本来走动就很困难的腿更加举步维艰,但是心里的兴奋无法言说——感谢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幸福的童年。科幻,影响人一辈子!
关于绘画故事的想象力,真是太奇妙了!敢想才敢做——这本书应该是那个年代孩子的标配。

水陆两栖交通工具----气垫船,看到这里感觉脑洞大开,灵感如泉涌!我后来对未来的想象就是有了气垫船。

可视型电话---就是现在的手机可视视频!

液晶屏手环电子表----各类手环除了时间功能,还有更多的拓展应用。

对,还有飘行车!垂直起降喷气式飞行汽车----不少试验品已面世了。

管家型/陪伴型机器人----如今即将实现,只不过未必是“铁蛋”这种造型。

这不就是电子监控设备吗?

人造器官移植----未来可能会更发达和普遍。当然,最好是人造……
但是人造肉,人造蛋,让我有点无法接受。

人工合成食品/便捷速食产品----在未来市的餐桌上,人们可以吃到人造出来的各种东西,天然食物反而成为奢侈品了——这倒有点像现代对有机食品的热捧。
这就是那个印象极深刻的大西瓜!
作者想象的植物生长素,催大也催熟了西瓜,食物的极大丰富,透露着前一个时代的物质匮乏与狂想感。
还有西瓜上那三个小坑,三个孩子圆滚滚的小肚子。
过去农作物追求大,因为家庭人口多,一家人买个几十斤的西瓜,完全可以吃完。现在家庭人口少,10斤左右的西瓜就是普通家庭能接受的极限了。


体感/味觉电影----还带味道?如今技术上不成问题,看电影互动就需要这个。

太阳能发电装置----这些都以儿童读物的形式出现,后来才发觉其实这些想象都是很严肃的话题。

可视化教学应用,还有宇航舱里的布置。
画风是生动可爱的,只不过,未来城的妇女同志还是上世纪60年代流行的剪发头,警察叔叔着装还是类似于仲星火在《今天我休息》中那套警服——这也是很深的时代印记。
小灵通就要返回地球,这本离我们现实生活最近、最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科幻小书就要结束了!和原作一样,它是在科学的想像之下产生的,也是非常单纯、积极向上而没有任何阴谋的科幻小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作品。
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科普了无数青少年,激励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他那没有束缚的想象力,引导着无数读者对未来的梦想。
——只有憧憬未来又有童真的人,才会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吧?科普作家总比科学家朝前,是因为他们基于人文的想象力而促进了科学家的进步。
匆匆50年,那时的小读者们现在都步入老年,生活一定变好了吧,那么,他们的快乐多些了吗?
想想《小灵通漫游未来》里设想的科技,现在基本上都实现甚至超越了,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都应该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了。那么,小时候那份对未来的纯真期待还有吗?
再想想那时候父母都还很年轻,现在的父母都已接近耄耋之年……
我不想去未来,未来很可怕!我想回到过去,我想生活在过去——都说童年的美好可以治愈人生的风雨。我,一个七零后的读者,怀念那个科学的春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