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结局之前,一场婆媳之间的官司成为了全剧的焦点。

这一切,都要从极限运动爱好者袁刚说起。

和当下的许多年轻人一样,袁刚热情奔放、追求刺激,他热爱登山、醉心潜水,上能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

不过,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对于极限运动而言,最大的魅力在于挑战自我,最大的危险在于挑战失败。某一次深海潜水之后,袁刚出现了意外,成为了脑死亡的植物人。

在此后的半年里,人在病房、躺在病床,他既无法进食,也不能自主排便,需要他人定期翻身,每天借助机器吸痰。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之后,袁刚的妻子李沅决定放弃治疗,让老公体面地离开人世。

然而,李沅弃疗的想法遭到了婆婆崔为真的坚决反对。作为袁刚的母亲,崔为真始终认为,只要儿子一息尚存、心跳正常,就不应该放弃治疗。毕竟,在医学发达的当代,奇迹每天都在上演。

对此,李沅却有自己的说辞。她说袁刚生前就是个注重形象、自尊心强的人。在脑死亡之后,他虽然人未离去,但却像行尸走肉一般,这样的日子,没有生活质量、没有尊严体面。因此,她坚持要放弃治疗,让老公体面地与世界告别。

婆媳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为了保住儿子的生命,婆婆只能一纸诉状、对簿公堂。在陈硕的帮助下,崔为真两次胜诉,拿回了袁刚的监护权,也驳回了李沅的离婚请求。

在离婚被驳回后,作为李沅的律师,罗英子曾经说,根据她多年的经验,只要李沅继续坚持诉讼,法院就会判决双方离婚。

病房里的袁刚奄奄一息,病房外的婆媳彻底闹翻。故事讲到这里,最终的结局已经肉眼可见。

令人意外的是,这对冤家婆媳最终却意外地达成了和解。

前一秒婆媳还在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下一秒双方却握手言和、相依为命。这突如其来的反转,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从表面上看,崔为真与和李沅的和解,是因为她在儿媳妇的身上看到了爱情。

在李沅离婚诉讼被驳回后,袁刚又一次因为窒息导致了心脏骤停。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医生抛出了那个经典的问题,“救还是不救?”

在灵魂拷问面前,婆媳一时间陷入了沉思。最终,犹豫片刻过后,李沅掷地有声地给出了回答,“救”。

就是这个“”字,又一次把袁刚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也是这个“救”字,让崔为真看到了李沅对儿子的深情。虽然李沅曾经无数次说过,要学会放手、不再做毫无意义的挣扎,但是当爱人的生命即将消失时,她还是无法平静地面对。

生死看淡,从来都是一句谎言。袁刚曾是她同床共枕、志趣相投的灵魂伴侣,他们在一起有过无数难忘的日子、无数幸福的瞬间,当真正的生离死别到来时,谁又能够坦然面对?

李沅的坚定,让崔为真理解了她。

但是,这并不是婆媳和解的关键。在这场极限的拉扯中,坚持放手的人是李沅,拼命挽留的人则是崔为真。自从婆媳对簿公堂后,崔为真看似接连胜诉,但是正如罗英子说的那样,只要李沅继续起诉,法院总有判决离婚的那一天。

崔为真的胜诉,看似夺回了主动权,但是保质期却极短。只要李沅坚持不懈,最终照顾袁刚的重任依然会落在婆婆的身上。

在袁刚再次病危之前,崔为真曾对李沅说过这样一段话,“你想跟他离婚,不就是用这个手段,来逼我放弃我儿子吗?你明明知道,光靠我一个人照顾他不行,必须得有你帮忙。”

嘴硬的婆婆,虽然之前曾反复说,自己的儿子自己能照顾。但是,她的心里却很清楚,长年累月地照顾一个脑死亡的病人,无论是耐心还是精力,都远非常人能够想象。

崔为真之所以要把儿媳妇留在身边、困在病房,就是因为她很明白,婆媳两人照顾袁刚一人还能轮流换班、勉强应付。一旦失去了儿媳的帮助,她就无法独自一人撑下去。

如今,我们再去看医生询问救与不救时的镜头,就会惊奇地发现,在袁刚生死极速的时刻,向来坚持不放弃、一心救儿子的崔为真居然犹豫了。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崔为真必然会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要求抢救,然而现实却完全相反。在决定儿子生死的那一秒,崔为真却没有了往日的果断和坚持。

婆媳的和解,不是崔为真选择了放下,学会了释怀,而是现实将她逼到了墙角。她虽然不愿意儿子就此离去,但又无力独自照顾袁刚。所以,在眼神交换的一瞬间,她把决定权交给了李沅。

亲手签下和解的协议,亲眼目睹儿子的离开,崔为真的放手,没有释怀、只有无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