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影视剧《折腰》播出后,宋祖儿吴磊的“拉郎配”随之登上热搜,一众网友在看过二创后,纷纷呼吁:“《将门独后》干脆由二人饰演!”南都娱乐记者注意到,在被高赞的热评中,“反正来来回回就那些人‘换乘’,这两人至少可以忍受”,得到了网友几近“一波倒”的支持。

为什么用“忍受”一词?这源于《将门独后》在互联网上常年热度不下的选角热议。
该影视项目基于阅文女频作者千山茶客的小说《重生之将门毒后》立项,原著与《黑莲花攻略手册》《黑月光拿稳BE剧本》并称“古言三巨头”,后面提及的这两部作品,已被改拍为《永夜星河》与《长月烬明》,均获得极大成功。该IP具备超高的人气,其广播剧的数据一度成为“现象级”,男主角“谢景行”在古言小说圈也被公认为“天花板”般的人设。种种加持让该项目备受瞩目,却也“众口难调”。
网友曾罗列内娱所有可能适配《将门独后》的艺人,但均在发出后,迎来大量书粉有理有据的反驳。该作品选角的传闻屡屡出现在热搜,也引起了一次次“饭圈大战”,官微甚至专门发文回应过选角风波。

总结而论,内娱当下所有的一线艺人,要么与角色气质难以兼容,要么因过往影视形象太过深入人心而令原著粉完全无法代入。调侃至极致,甚至出现“唯有沈腾马丽出演可以服众”的玩梗式“共识”,虽是戏谑,却也折射出行业选角的疲软现状。

如今每每重磅IP上线前,几乎都会掀起“选角风波”。随着选角信息一波波释放,演员粉与书粉闹成一团,片方也趁机为项目收割热度,而当选角尘埃落定,观众又常大呼失望:怎么还是Ta?
剧集选个角,已经这么乱了吗?
选角局限性已经开始凸显
频频“换乘恋爱”
非头部艺人再难出头
网友呼喊选不出人,其实已从侧面暴露出内娱近年选角局限性的问题,这一现象和由之产生的问题已逐渐凸显。
“换乘恋爱”,是近年火爆的内娱新梗,直指剧集领域,有限的演员在短时间内高频排列组合。男艺人如张凌赫、张晚意、王星越、王安宇、林一、檀健次、侯明昊、刘宇宁等;女艺人如虞书欣、田曦薇、周也、白鹿、赵露思、王楚然等,互相随机连线,都能得出一部剧集,近期人气上涨的李昀锐、丁禹兮、孟子义、陈都灵、卢昱晓、刘浩存等,也即将加入“换乘大军”。

以张凌赫与王星越为例,上升势头迅猛的两人在近三年才有男主剧播出,已播和待播剧的女主角演员里就已经有白鹿、田曦薇和徐若晗三人重合。而去年《永夜星河》与《九重紫》热播,两位女主角虞书欣和孟子义的待播剧《双轨》和《百花杀》也合作了同一位男主角何与。

在几大平台每月都更新2-3部重磅剧的频次,加之艺人刷屏式的网络宣传下,观众的观感就是:“看着同样的人,和不同的人组CP组情侣,前几年还能觉得甜,现在却觉得来来回回这些人,真的看累了!”
“换乘恋爱”已让内娱观众倍感疲惫。更有甚者,在不同剧集的造型和表演上的趋同也让人更加难以区分。例如,张晚意在《长相思》播出后,接连上线的三部古偶《柳舟记》《锦绣安宁》和《似锦》就被指角色太相似。
“就不能来点新鲜面孔吗?”《将门毒后》的书粉,也多次呼吁:不如选“新人”,起码有新鲜度,有可塑性。
很多网友拉出20年前演艺圈来类比,如今看来的王炸组合,在剧集播出前,或许都名不见经传,凭借新鲜的面孔、优秀的表演能力,以及与角色超高的适配度一战成名,但这种古早的“常态”,在现今的娱乐市场几乎不可能实现。
相对应的是网传“现下递项目书,演员表比剧本还重要,得先凑齐微博三千万粉的阵容才敢谈艺术追求";是“听说《将门独后》剧组也试戏了新生代演员,有人把谢景行演得令导演直拍大腿,结果资方看了微博粉丝数直摆手”。
腰部演员和新人,仿佛失去了接触大项目的机会。
还有许多人已注意到,平台似乎也有偏好的艺人,如张凌赫近年主演五部剧集皆出自爱奇艺,黄景瑜、白鹿、田曦薇也高频出现在爱奇艺剧集中,腾讯也有自己的偏好,吴磊、丁禹兮、王安宇、迪丽热巴等备受腾讯平台青睐,陈飞宇近年剧集大多出自优酷,侯明昊从《护心》开始也五度出现在优酷重磅剧集。

一些基本格局似乎已经形成,“角色”也不过是集中在绝对少量的人手中,之于各平台,也似乎都有自己的艺人名单,剧集的选角,已经被彻底“垄断”了吗?
选角乱象何处来?
降本增效的低迷市场
话语权失衡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剧集选角自然是选不到每一位观众的心坎上。但做到让大多数人不满意的选角,则和整体的市场状况脱不开关系。
一是大盘低迷,影视投资的风险系数变高,无论是平台还是影视公司都更加保守,出于保项目、保招商、保播放等多方面考量,市场对于演员的选择倾向流量化、数据化。二来,网播内容生态的发展让视频平台的强势地位难以撼动,在选角中,平台拥有几乎“垄断”的话语权,影视公司和艺人都变得更加被动,能争取的空间和机会更加有限。
剧集选演员,要考虑的东西不少。对视频平台剧集策划尾巴而言,选择演员的前三个考量指标是:角色适配度、演技和流量。考量的前提是满足预算,主演片酬在制作成本占比40%是一个比较理想和健康的状态。但保立项是筹备期的首要目标,尾巴告诉南都娱乐记者,项目策划案需要进行收入评估,达到预估水平才可以立项。
演员是项目能否过会的重要因素。此前,网络曾流传一份“六大过会保障演员”的名单,分别是刘亦菲、杨紫、赵丽颖、胡歌、肖战、张若昀。尾巴解释,所谓的“平台过会名单”实际上是平台基于多个数据维度和过往经验得出的参考。“只是说这个人的剧在我们这儿表现更好,我们有成熟的基于Ta的内容评估体系在,我们的预估是准确的,所以Ta的项目就是会过会的。”
“现在所有的标准都是这样,谈情怀没有用。”影视公司的郡主(化名)表示,偏向互联网思维的平台更重视以往的数据支撑,“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流量,大牌艺人对于观众和资方都是好接受的,即使最后成果再烂,流量艺人的影响力可能都能保底。”
赌不起成为行业共识,流量成为保底的选择。“你能看到换乘恋爱的这些人,他们的普遍特征就是接的都是超S级的大剧,通常耗费一两个亿甚至更高的金额。”尾巴说,“我们不能拿着一两个亿去陪新人玩。”
“大家都怕投了钱,声势什么的都没有,资金少了,大家只能说把钱集中头部,这就是一个最保险的方法,是肯定利多于弊的手段。”郡主表示,流量艺人对于招商和宣传都有增益,新人演员的试错被挪到低层级项目或短剧赛道。“做成长剧,在当下这个生态里,就是吃力不讨好。”郡主说,“现在剧的数量也翻倍,很容易被淹没。”
谁能决定选角?受访的业内人士给出的第一顺位都是“平台”。
“平台的话语权一定是最高的。”尾巴表示,“在平台内部来讲,你赋予这部剧的能量能大多数地决定你在整部剧内的话语权。”自制剧和定制剧占据内娱剧集的大半江山,让制播一条龙的视频平台掌握了选角的话语权。
网上曾有传闻,优酷的剧集改革除了缩短篇幅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前八番不考虑自己平台以外的演员。虽然这一传闻未被公开认证,但业内人士都认同在选角过程中,平台的强势地位使得艺人与平台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
艺人团队胖丁称,有时艺人和某个平台的绑定背后实际上是资源置换。“比如某流量花她为了转型,平台要一个她的流量古偶,置换三部现实主义题材。”
也有一部分人将平台砸资源捧人视作“买股”。在尾巴看来,平台把艺人捧红之后,跟艺人的后续合作会更加顺畅,艺人也会优先考虑该平台的项目。“这其实是个双赢,但对于平台来讲,买股是有一定风险在的。”更多情况下,平台更愿意把机会给到自己人。尾巴透露,自己的项目有时会接到要求“要带自己平台的艺人”。“如果这个角色跟Ta不匹配,我就会再争取一下,但也不能说完全不用,只是要基于内容的匹配度。”
划定出平台的“亲疏范围”后,选角的空间性显然要更狭隘。“不敢给新人机会,平台都在签约自己的演员,希望捧出自己的人。”艺人团队小奇表示,平台有自己偏向的艺人池,通常由全约艺人和分约艺人组成,“像丞磊、陈哲远这种,很明确就是爱奇艺签约或者有分约的艺人。”天眼查信息显示,丞磊经纪公司超级向上和陈哲远经纪公司果然天空均由爱奇艺持股95%,两人主演作品大多也为爱奇艺出品。

“能优先合作哪些艺人很明确。”影视公司的陆陆说,“分约的,或者就是有流量的,或者自己签的。像超级向上这些经纪公司,本质背后是平台。”

“没分约都很少考虑你了!这就是现状!传达过来的信息就是,你不和我分约别想演我的戏。”艺人团队宣宣抱怨,强制分约实际上是平台希望从艺人身上赚钱。
当然,面对强势的主创班底,平台也会对对方的意见表示尊重。“已经有叫得出的代表作的导演,其实基本上在自己的内容上都蛮强势的。也会有影视公司,包括导演,制片人一起来攒这个项目,甚至演员一开始已经进入到这个项目里了,你就是动不了人家的演员,因为一开始就是围绕着这个演员来做的。”尾巴说。
诸如CD home之类的选角公司,可发挥的空间主要在领衔主演之外。“我的前四番可能是我们跟导演、制片人一起沟通来定。”尾巴说,“剩下的一些出彩的冒尖的角色,但我们脑海里又没有特别好的形象的时候,我们愿意把这件事情交给选角公司,万一他们能灵光一闪,带来一个还不错的新人,对我们来说也算一种意外的惊喜。”
“选角”频现盛大营销
观众以为片方下场
其实每个环节的人都参与其中
既然选角时大局难以“撼动”,为何每次大IP项目立项时,又因为选角问题让所有艺人都上一遍热搜?即便粉丝频喊“非官宣不约”,也闹得热火朝天,是否真是归于网传的片方造势营销?
郡主在影视公司工作数年,也多次参与S+级项目宣发工作,直指关键,“其实营销的时间点远比大家想的更‘前置’,背后操纵营销的人,也远比大家想的更多。”
郡主告诉南都娱乐记者,“甚至最早的营销主体,可能是小说、剧集的版权方。无论是为了卖出IP,或者是为了炒火手上IP,版权方也会做一些策划,在已经形成的书粉圈去造势。”
接下来,更多的烟雾弹就会由多方放出,片方、艺人方皆参与其中。
“在招商之前,给投资方做PPT,输出拟邀艺人的名单时,就要开始造势了。”艺人的名单此时会以“真假参半”的形式开始流入互联网。接下来,就会滋生大量的“片方选角瓜”。
尾巴告诉南都娱乐记者,“选角瓜”,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片方、平台方造势,“锚定一圈(具有)流量男明星女明星,把剧集热度推上去”,还有一种就是艺人“舔饼”,无论演员想要出演该角色,或者觉得自己“够不上”这样的角色,都会在这一阶段下场营销,努力混个“脸熟”,无论成功失败,和大IP捆绑,宣传营销的目的也达到了,毕竟“白来的热度谁不要呢”?
从部分片方的角度,营销如果足够前置,有时是会有一定力量促成合作的。就职于影视公司的陆陆(化名)透露,“有时PPT上的拟邀名单,被搬运到网上,声量大了,促成合作也是存在的,比如流量艺人看到了片子的热度,这么多热搜,资方也很满意,也会促成一系列合作。”
但尾巴也表示,对于一部分制作人而言,这些力量又是有限的。“有时候这种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推动(改变人选),因为在剧本内容开发,从我个人习惯,是会在沟通人物小传等阶段时,已经对人物形象有一定概念了,一个热搜很难动摇前面的想法,除非前面决定的人演不了了。我们做剧毕竟也不全是给粉丝看的,也是我们做内容的逻辑,如果只关注粉丝向的东西,我们有做这种东西的方式,而我们做的是电视剧,电视剧是要给很多人看的。”
而从艺人方的角度,诸多益处,自会吸引更多的艺人方决定下场营销。艺人团队的小奇和胖丁均指出,自家艺人团队是会去“蹭”大IP的,甚至听到立项风声时,就会开始行动。除却选角瓜流出时去参与其中,更早时候,针对一些有潜力的角色形象、角色类型,拍一些写真图,也是业内当下流行的宣传方式之一。
诸如此前演员蒋依依的一组古风女将军写真与一组古风女装写真同时出圈后,迎来大批网友呼吁其出演《女将星》改拍剧《锦月如歌》,即便最后合作未成形,也将诸多“书粉”转化为其“路人粉”。小奇与胖丁所在的团队,都经常要为艺人“出图”,“这确实也是让业内和观众看到我们艺人更多的可能性,增加合作机会,有时候,片方也会参考,毕竟这是大众对于一个演员真实的反应。”

但胖丁也指出,营销,也势必会受到一些“反噬”,“比如出图,大家都拍,自己家艺人不拍,粉丝就会不满意,我们得‘跟风’,得输出物料,得有活跃度,一些网红妆娘、网红摄影师火了,艺人都去拍,粉丝也会@我们,但有时候,业内人士也会认知到,艺人有时并不适合网红妆造和风格,所以怎样去选择,包括大到怎样去营销,还需要斟酌,现在降本增效,资源太少,艺人能拿到的(资源)远比粉丝想象的少,盲目撕来撕去,有时候增加的也是艺人的风险。”
采写:南都记者 余晓宇 傅圆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