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裙子是女性的“官方皮肤”?

当内娱初代顶流站上脱口秀舞台,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李宇春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的综艺首秀中,完成了一场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幽默清算”。那些缠绕她20年的荒唐谣言,那些关于“女生该怎样”的陈腐教条,都在她犀利的段子里土崩瓦解。

在脱口秀的舞台上,李宇春以三个年龄段的谣言样本,勾勒出一部“初代顶流谣言进化史”,精准折射出社会对非常规女性形象的集体焦虑——年轻时要被“合理化”(富家女设定)、适婚时要被“规训化”(婚姻归宿论)、中年后要被“悲剧化”(符合对非常规女性的惩罚叙事)。

当李宇春斩钉截铁喊出“都!是!假!的!”时,她击碎的不只是谣言,更是这套根深蒂固的叙事模板。

还有几段论证针针见血:“因为我和大家认知的女孩形象不一样,有人给我起外号,他们说‘某哥某爷’的称谓,是对厉害女性的敬语。那‘某姐某奶’,也可以是对厉害男性的敬语喽!”

这些话就像照妖镜,直接让那些隐藏在称谓里的性别偏见无所遁形。

特别是关于穿裙子的这个议题,COCO觉得她说得非常到位。总有人觉得“女生穿裙子才温柔”或者“男生穿裙子没担当”,但李宇春的观点戳破了真相:“裙子是一种围在腰部没有裤腿的服装。不是人的第二性征。”

李宇春用产品说明书的精确语言,剥离了附着在服装上的文化隐喻,直接撕碎了世俗对性别的刻板。

选择从不由性别决定——你穿什么,只该由“你想成为谁”说了算。而她就用最平静的语气说完了这句最通透的观点,是真·酷!

从贤妻良母到独立女性,从“绿茶”到女强人,社会对女性的凝视从未停止。这些看似简单的归类,实则是千百年来性别规训的缩影——它们不仅定义女性“应该”成为什么样子,更在无形中剥夺了她们自由生长的权利。

其中男性群体的思想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在过去的社会结构中,女性一直承担着被观赏的角色。欧美女人为了满足男性对沙漏型身材的渴望,女子从小就开始佩戴束腰,限制腰腹部的生长。清朝女人为了能走出“摇曳”的步伐,将自己的脚趾生生裹断,用“三寸金莲”定义美。

那些年里,女性的声音极其微弱,部分男性惯于物化女性、否认女性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思想根深蒂固。

在莫妮卡·贝鲁奇的经典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最直击人心的便是“美丽是原罪”和“人性丑陋”这两个观点。男人会把挑逗暧昧的目光放在玛莲娜身上,强迫玛莲娜与其发生关系,女人将她当作随意诋毁和施暴的对象,认为她是红颜祸水。种种的恶意中伤和言行侮辱,把男性的贪婪成色、女性的无端嫉妒和人性的低俗丑恶刻画得淋漓尽致。

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样,社会试图把每个女性塑造成社会期待的样子。特别是在服装上,一旦有人偏离轨道,就会被贴上另类、叛逆等标签。

像是李宇春,就因为中性的打扮,被网友称为春哥,一句“信春哥得永生”,伴随了她20年。

穿着过于性感的女生也很容易被扣上各种的帽子。

比如多年前热依扎在机场穿低胸吊带被说成是“露胸癖”:

雪莉不爱穿bra而被辱骂精神有问题:

但我们似乎忘记了,女生们在选衣服时并不会想太多。她们可能只是觉得这样的搭配很美、衣服剪裁很特别、服装适合拍照的场合,就穿出去了。

所以用一个女生穿得“对不对”来衡量她私下为人,真是很大的偏见,因为——

服装不应定义性别,而应成为自由的盔甲。

审美本就是多元的,女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无需向任何人解释。

正如李宇春站在那,就是不被定义的最佳注解。在这个标签泛滥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的勇气——像李宇春一样,把人生活成自定义版本。

穿你想穿,爱你所爱,真正的风格,无关性别。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 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