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北京失去唯一的优势“干爽”,拥有了南方式“湿答答”黏腻的气候。
巧的是,内娱也同时开启了一场直通地府的“回南天”。
点开热搜就像走进了水帘洞——
“xxx阴湿男鬼”“xxx阴湿女鬼”“xxx这股阴湿味绝了”

阴湿人设成为新晋顶流,明星接连闯入湿气赛道,地球爆改地府。
但,到底什么是“阴湿”?
什么又是“男鬼、女鬼”?
从形容词、南方方言到亚文化表达,再到流行的内娱时尚单品——
如今只是又一场令人眼熟的、粉丝限定的狂欢吗?
很多网友在热搜上住三天三夜,也搞不清楚:“这么多明星都在抢占的阴湿赛道,到底是啥?”
点开不同的阴湿词条,收获的是眼花缭乱、风马牛不相及、毫无共同点的物料。
胡一天在硬照里阴湿。
昏暗的街道、微弱的暖光,映照出脸上未干的水汽,配上湿漉漉拉丝的眼神,“眼神里藏着三分黏腻七分偏执”,周身带着点发霉的暧昧气息。
收获了一片称赞“先天偶像剧男主圣体”。


丽热巴和金靖在合照里阴湿。
俩人顶着综艺《开始推理吧》的民俗妆造:
小脸煞白、眼神空洞、肢体僵硬,似乎是有一点“表面不动声色,背地能给你下蛊”的非人感。

孟子义和林允在剧照里阴湿。
一个在《桃花映江山》中,破碎感红唇搭配泪光盈盈的双眼,内娱又诞生一位“女鬼”。

另一个在《聊斋》里扮着古典、志怪的相,剧还没上线,粉丝已在狂刷“阴湿感拿捏了”。

甚至不需要特意去做一些装扮。
比如舞台上“卷发弧度幻视弯曲的蛇”的马嘉祺,已然是粉丝眼里阴湿的“男鬼一”。


看多了发现,这股地府湿气,主要是从两方面入侵了内娱。
一类,表现为上述——形象上的美学风格,属于一款氛围感神器。
但这氛围感只能自由心证。
比如胡一天硬照“伤痛恋爱风”,迪丽热巴装扮“诡异民俗风”。

前者够“湿”,少“鬼味”;
后者鬼气阴森,“湿气”在哪里?
这就是没有“统一度量衡”的好处,阴郁阴森阴暗、潮湿湿发湿身、鬼怪鬼魂鬼魅......只要搭上一点边,就可以乘上这趟热搜快车。
而另一类“人间加湿器”的擂台,门槛要稍微高一点,不仅起到了造型作用,还需要细细品味咂摸角色性格。
热搜提名,各有千秋。
有腹黑男。
檀健次在《滤镜》里演的博士唐奇,明明已经知晓一切,却仍看破不说破地看着女主演戏,被封“阴湿味绝了”。

有病娇男。
魏哲鸣在《锦绣芳华》里演绎的黑化前夫哥刘畅,软禁前妻、阴魂不散,以爱之名使尽手段,不仅阴湿,还是顶级阴湿。


也有隐忍自卑男。
《以家人之名》中的凌霄被翻出来,他在漫长的成长时光里偷偷暗恋女主,隔着禁忌伪骨科的城墙,每一眼都是想把女主刻在脑子里,“味太冲了”。

这些角色有点共性。
很爱,却拧巴,面上平静无波,实际“心怀鬼胎”。
但差异也不小,在追爱路上,唐奇还是小打小闹的拉扯,刘畅已经走火入魔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粉丝眼里出阴湿。
以为是捧出一个新的类型。
结果又是个万花筒——“阴湿男鬼崛起”,倒像是网上很火的“调酒挑战”,每个人往里加一点东西、每个人都拥有最终解释权。
话说回来,阴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凡用车者,阴湿则停。”
战国吴起在兵书《吴子》第五篇《应变》里提及该词,意为阴暗潮湿,以形容环境,是物理性的。
此后“阴湿”演变出了“狡诈阴险、做事不光明磊落”“小人”的含义,在粤语中使用广泛一些,沾染了道德性。
直到在同人创作等一众亚文化的表达中,阴湿开始广泛具有审美性的意味。
文学和绘画作品更多调动感官,“阴湿”一词将潮湿、黏腻、阴暗的物理感受,通感为气质、个性、恋爱氛围。
只可意会,很难言传。

类似的化用并不少有,同人世界里,“热夏症候群”从医学术语变成,“用夏季高温比喻情感压抑、内心躁动的矛盾状态”。
网上一搜“回南天”,已然成为“新的同人女词牌名,广东人的疼痛文学”。
从形容词、南方方言到亚文化表达,再到走入内娱——有几个角色,常年被小范围提名民选阴湿代表。
《甄嬛传》里的安陵容近几年频频翻红,网友认为,与其说安小鸟是因不受宠而黑化、不如说是因得不到甄嬛的认可而因爱生恨。
从“姐姐对我最好了”到“我要毁了你”,她看甄嬛的眼神,三分羡慕,三分嫉妒,剩下九十四分全是:“恨明月高悬独不照我”。

还有被观众“二次赋湿”的角色,《一吻定情》的入江直树。
入江直树和琴子的爱情,原本是“直球女打败傲娇男”的经典模式,但在粉丝的解读下,傲娇变得有几分心机深沉——
他在琴子偷作业时把她拉床上,在蜜月期间偷偷叫琴子“太太”,在琴子晕血时扔下实验赶过去……琴子和男生说句话他能脑补八十集连续剧,脸上越表现得毫不在意,内心深处越是深深的不安感。

正在上映,叫好不叫座的《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中,张子枫饰演的花滑少女江宁,疯魔偏执、一心求赢,不断争夺既是母亲又是教练的王霜的目光,甚至设计令母亲失去其他学员。这一角色也被一些观众看作阴湿女鬼的代表。

似乎可以这样理解阴湿角色:
表面笑得阳光开朗,内心阴暗得能直接去演《隐秘的角落2》。嘴上说着“你开心就好”,背地里连你微博点赞了谁都要查三代,谈恋爱也主打一个双向奔赴的病情。
健康的关系固然重要,但畸形的感情又实在精彩。
一眼看上去,阴湿与病娇(得不到就要毁掉)、重力系(爱意过于沉重)之类设定是非常相似的。
但有人提出:它的不同之处是,核心出发点在于人物深处的“自卑”,而不是无来由的“拧巴”“疯狂”。

正是这一点点细微的差距,让该类型角色有更多内心的呈现,也有了更多可供脑补的空间。
阴湿人设受欢迎,不难理解。
本质上它和“最高级的猎手伪装成猎物”“白切黑”时髦人设一样,比纯正面人物多了一些立体,有更多可分析的留白,也更带感。
尤其东亚人的情感表达,本来就是一场大型“爱你但不说”行为艺术展。阳光普照的爱太廉价,在玻璃渣里找糖吃才是熟悉的安全感。

而阴湿的爱,却有太多的唯一性与针对性,在痛苦中找爱,在不确定中确认被爱,它像是一场隐秘的博弈,被无时无刻昭告着这份关系的特殊。
如果出现在现实中只让人想喊“快逃”,但在文娱作品里却“刚刚好”。
这种“痛苦美学”,契合了当下观众的审美趋势。
近几年,比起正派、完美的主角,反面人物更容易获得观众青睐。

《隐秘的角落》里表面喝牛奶、考高分,实则压抑内心的恶童朝阳;
《狂飙》里从菜市场杀鱼到黑道杀人一路“晋升”的高启强;
《墨雨云间》“表面菩萨心肠,背地里一肚子坏心眼子”的长公主......
能让人半夜三点还睡不着,疯狂发弹幕“他好变态我好爱”的复杂角色才能激发起讨论欲。

归根到底,观众苦扁平化、伟光正久矣。
更希望看到合理的、复杂的人性。
就像几年前,魏大勋凭借《你的人间烟火》里孟宴臣禁欲、压抑、伪骨科霸总人设掀桌。其实演技进步算不上翻天覆地,主要还是观众对自恋、沉溺于主角光环的男主太反感了。

回看那些被多数人视作阴湿的女角色,如安陵容、江宁,往往比大多数女性花瓶角色要更加立体、丰满。她们有来处,有终点,阴湿被视作一种主体性的表达。

而被看作阴湿的男角色,如入江直树则淡化了霸总的强势自信,也削弱了病娇的“攻击性”“伤害性”,是一种适度的、保留戏剧张力同时也令观众感到安全的处理。

其实重点从来不是“阴湿”,而是时代变了。
但尴尬的是,这场内娱回南天不解其意,大多数仍停留在妆造、P图、热搜词、BGM中。
缺乏内在稳定的逻辑支撑,看上去像一种迎合,而不是引领、创作。
它只是彩虹屁的再一次通货膨胀。
几个月前林允在小红书发照片主动提及——“听说这叫阴湿味”。
当然,也可以想象,在该词流行之前,文案无痛替换:
“听说这是富江味”“听说这是甜酷味”“听说这是恶女味”......

今天是“破碎感绝了”,明天是“潮汕牛肉式演技”;
一会儿是“古装天花板”,过一会又成了“掌管偶像剧的神”。
演技仍是复制粘贴、剧本未见革新换代,流行的词倒是翻新得很快。
只因为好作品难有。编剧、导演、演员......哪一环节露了怯,都捧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彩人物。
而新瓶装旧酒,性价比够高、够迅速。
又怎么不算是一种内娱邪修呢?
“阴湿”人设声势浩大地成为话题顶流。
但除了热搜词条外,什么也留不下,什么改变也不会有。
要非说有点什么,那不过就是男明星塌房的洗白话术又多了一个——
“他好阴湿,我好爱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