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人工智能》于2001年上映,彼时的他应该想不到,这个作品直到20多年之后,还会令一位后辈的演员感叹“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张云龙感叹大导演先锋的前瞻性是为了向我们解释,自己正处在一个怎样的自习阶段:“最近在疯狂恶补AI这一块,原来人家那么多年前,就已经在电影里告诉你未来会是怎样的。而我真的太缺少很多方面的知识,才会没那么敏感地去理解人家的故事。现在也就是去了解一下当前比较流行的那些大模型,不说熟练掌握吧,但最起码我得去了解一下它们的原理,去试试简单地使用。目前学习得不够全面,还不知道怎样能用得更好,但会当作一个知识点去吸收。”

聊到自我成长的话题时,张云龙总在笑着自嘲要学的东西很多,但如果不追问,很难想象他自认为的“缺少很多方面的知识”究竟都包含了哪些。“现在在看荣格的书。他书里讲了‘多思维模型’,他的理论都有很多具体数据支持,讲得很清晰。其实这个对人生和职业都有启发:就是从单一途径去获得的经验,其实不足以去支撑你目前所从事的很多创作,尤其是对我们表演的人,需要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去摄取更多的营养,一个多维思考的模式才会创造出一个立体的人物。所以我就越看越多,越来越觉得自己很无知。越觉得时间来不及,想要了解东西就越多。”当张云龙再次提到“无知”这个词时,已经映射出求知动力的充沛,和付诸行动的果决。

正在播出的职业剧《燃罪》里,张云龙饰演的男主角许同生已经引发了观众对“火灾调查员”这个职业的关注,“ 全员事业脑”的设定也打破了人们对他大多参演偶像剧的惯有印象,所以有的网络评论说他这次选剧“押对宝了”。但一个会去读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著作的人,显然不会把职业生涯中的选择用来“押宝”。现在的他,性格里更多的是随遇而安,不会把一件事的结果当作唯一的目的。这样的判断来自张云龙所定义的成长:“我现在不像以前那么毛躁、那么容易焦虑,现在更懂得接受、懂得妥协、懂得放下,就是让自己更好过一点。成长,可能是拥有让自己从容一些的那种能力。”在张云龙活力阳光的外表下,我们能看到他正在勇敢地展开触角,以更多形式与这个世界产生关联,在这个过程中任自己从容成长。

如果有机会和张云龙面对面交谈一次就会明白,为什么他每次录真人秀节目都能收获一批“性格粉”。无论涉及的话题是轻松娱乐类还是深刻走心类,他都能用最诚恳朴实的态度言之有物地回应,既不会打太极回避,也绝不敷衍了事。这就不难理解他身上的所谓“综艺感”,事实上来自他对这个世界的自然回应——社交媒体上常能刷到张云龙“采访泥石流”或“搞笑名场面”的切片,但他本人却不敢认下自己的“幽默感”:“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在那一刻,刚好有一些话说在某个节点上,让大家觉得‘诶,挺好玩儿’。好玩儿和幽默是有一点点不同的,幽默是有智慧在里面的敏捷反应,但好玩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机缘巧合,偶然性多一些。”但不论他实际上算幽默的那类还是好玩儿的那型,这番解释对两者的区分显然是经过思考的,只是也许不刻意经营的‘好玩儿’更难得,更需要真诚的本性才能呈现,所以不论运动类还是游戏类,棚综还是户外,观众都很期待能在真人秀里看到张云龙式的坦诚交流。

关于幽默感的讨论并不只涉及综艺节目,刚杀青不久的《云归喜事》是张云龙主演的一部生活流轻喜剧,抛开“幽默感”与“好玩儿”之分,生活中的搞笑反应毕竟和表演中的喜剧节奏又是两回事。“其实挑战还挺大的,喜剧里的笑点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事先知道且有意去创作的,你自觉好笑但别人看完之后可能就不觉得。每个人的笑点又都不一样,你觉得好笑,别人觉得尴尬。演完之后,可能现场的那100多个人觉得OK,那面向上亿观众就很难预判效果。就算播出后60%的人觉得好笑,40%觉得不好笑,那在网上一发酵,就难说观众对它最后的整体印象了。我觉得喜剧真的是所有表演类型当中最难的,而且现在网络梗这么多,传播这么快,做喜剧就越来越难,所以特别理解那些参加喜剧竞演的人,他们那些难点和焦虑,现在深刻理解。”之前是理解,亲自专门做过相似的事之后,是深刻理解,成年人的自我升级就是在涉足轨迹的广度和深度中反复交叠出来的。

曾经做过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张云龙经历过从赛场到片场的华丽转场,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从一个集中规训的行业,投身到更自由不羁的创作领域,但在张云龙的感受里,它们各有各的用力难度。“可能反而不自由了,因为你本来在之前的系统里面习惯了,突然换到另一个没有制式规定的系统,反倒难找方向。以前踢一场比赛,90分钟之后出结果,体现在肢体技术上的东西,一个球没守住就去练一百次、一千次。但表演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几比几的输赢结果,它是一个更感性的创作,即使知道哪里不对,也不是练个百次千次就能练好的。不过做演员之后,创作的快乐还是有很多的。”张云龙试着将这种快乐描述得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灯光的转换,对手节奏的一个变化,都会让整场戏马上不一样了。大家共同去创作,而不是你个人的创作。上完大学,真正地进入剧组实践当中之后,发现和足球运动类似的是,它仍是一个团队合作的东西,能感受很多微妙的快乐。”

从竞技运动的团队,到表演创作的团队,再到参与运动挑战类的节目,会不会习惯性地为自己设置假想敌?“其实是的,但不是争强好胜。”关于假想敌的问题是我们提出的,似乎倘若我们不问,张云龙也不会想是否会给自己“设置假想敌”,所以经过思考后才给出肯定的答案。“就是你可以接受所谓的失败,也可以在这件事上坚持‘拉锯战’,但是不能自我放弃。”这刚好解析了“不是想赢,而是不想输”这个金句的内核——其实最想战胜的假想敌,是自己。只要没有放弃自己,就不会在任何事上真正地落败。

对于张云龙来说,对战胜自己的追求,和懂得接受的成长是和谐统一的。

虽然张云龙放弃了以足球为职业,但与足球相关的经历常常出现在他的论据里,当这个运动成为他日常休息的娱乐方式,也自然变成了可以自洽的爱好。而以表演为职业选择之后,随遇而安地享受创作的快乐,也让追求表演进阶这件事成了自己永恒的热爱。对于拥有形形色色个人选择的我们来说,张云龙带来的最大启发,也许是真正的理想状态:不求完美,但求奔赴完美,无论此时此刻的得失如何,都坚信自己走在全力以赴变得更强的路上。

监制、编辑:张娜

策划:Mandy

艺统:高珊

摄影:刘闻

妆发:徐良

采访、撰文:李慧

制片:Aimee

造型助理:Betty

美术:Asper

器材、灯光:东西影棚Westeast Lab

场地鸣谢:CafeClark

新媒体编辑:平面镜

新媒体设计:霹雳小熊

视频策划:More

视频剪辑:Random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