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开年后什么最火,《哪吒2》敢说第二,恐怕还没有哪件事、哪些人敢称第一,上映17天,票房正式突破百亿大关,刷新了多项影史记录。

从国内火到国外,能有如此劲爆的表现,当然离不开影片的本身质量与上好口碑。但即便如此,仍然还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不断看衰、不断指责,甚至还有人说它抄袭美国的漫威。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般观众如何选择、如何评价,我们也只当看个热闹,毕竟不能左右一个人的思想。但要是来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影评人也出来指三道四,这带来的负面影响恐怕就有点大了。

怕什么来什么!

最近,一位非常出名的影评人就出来公开批评《哪吒2》,虽然没带一个脏字,但骂的那叫一个难听。

这位知名影评人直接开门见山就说,《哪吒2》违背了中国文化,更接近日本文化。给出的理由是,哪吒没有反叛精神、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会“暴走”,而“暴走”在他看来完全属于日本动漫元素。

在这中间,该影评人还不忘对哪吒的造型进行了一番吐槽,说他长得有点像外邦的蛮族。

毫无疑问,该影评人是在混淆视听、是在偷换概念。

原版故事中,哪吒“闹海”是因龙王强索童男童女,“刮骨还父”是因父权压迫。

反叛的核心是反抗压迫,而非为反叛而反叛。《哪吒2》中,哪吒因亲人被害而暴走,本质仍是反抗欺骗与强权(如无量仙翁的阴谋),这并未脱离反抗压迫的核心。

哪吒的“暴走”并非被动接受宿命,而是对真相被掩盖、亲人被伤害的激烈反抗。这种情感驱动的行为,反而让角色更贴近现代观众对真实人性的理解。

关于“暴走”属于日漫独有元素,也不知道该影评人是如何得出的结论?

《水浒传》中林冲雪夜上梁山是因家破人亡的悲愤,《三国演义》张飞怒鞭督邮亦是因义愤而反抗强权。请问这属不属于暴走?是不是也要说施耐庵和罗贯中在抄袭日本文化?

情绪化的反抗本就是人类共通的艺术表达,不能简单归因于某国文化标签。而“暴走”是影视化的视觉语言。

电影需要直观表现角色内心冲突,而“暴走”作为一种夸张的视觉手法(如瞳孔变色、力量爆发),是现代影视工业的通用叙事技巧,并非日本独有。像很多好莱坞大片,还有我们的武侠片,经常都可以看到某某角色在受了刺激以后,突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难道这些都是在抄袭日本?

该影评人接着又说,他利用DeepSeek和ChatGPT来确认《哪吒2》与《火影忍者》的相似度。前者给出40%-60%的相似度,后者更是给出了70%的相似度。

这时候,我们不免再次反问,如果按照他这种逻辑来分析,我们所有的武侠片起码都有80%以上的相似度,都是在讲江湖、都是正派最后战胜反派、都带有一些儿女情长。总之就是,你往哪方面想,你都会觉得有相似之处。

我们甚至还可以把范围扩大一点,武侠片和现代时装剧也有相似之处,像什么三角恋啊,什么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啊等等等等。

而好莱坞的那些超英电影就更不要说了,除了角色名字和他们的成长背景不同外,其他基本都是大同小异。

所以要看出发点是什么?主题是什么?我们甚至还可以说人和狗也有相似之处,都是杂食动物、都是胎生、都是碳基生物、都是……

简直是说不完,所以请不要偷换概念。

当然,至于该影评人为什么要这么说,无非就是想要论证他最后得出的结论——《哪吒2》还不如二十年前拍的《火影忍者》。

一位粉丝百万级的大博主、更是自称为顶流影评人、还是一位罕见的渐冻症患者。为什么他的观点就是这么与众不同呢?为什么偏偏要跟我们唱反调呢?

都知道《封神2》,全网几乎是骂声一片,但该影评人却把它夸上了天,甚至还借着邓婵玉这个角色来讽刺了所有批评该电影的观众,说千百年后的某些人不如她大气。

有经常关注该影评人的网友给他做了一个总结:

别人说好的,他就得说不好;别人说不好的,他偏偏要挑出优点来。

此时,似乎再和他争辩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了。

(网友们,你们怎么看待这位影评人的观点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