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央视热播剧《我的后半生》迎来了大结局。
该剧改编自王蒙的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讲的是文学系教授沈卓然在妻子去世后,在朋友和儿女的鼓励下开始新生活,进行老年相亲。
有小他二十岁的护士长,灵魂知己般的退休天文学家,也有热情强势的工会干部,神似已故妻子的化妆师。
一段又一段的情感经历,串联起三代人的命运,也让无数人看到人老去之后的不同活法。
有人用自己的婚姻做筹码,为儿女换一个安稳生活;
有人在癌症面前,选择维持当下简单的快乐。
也有人打破儿女的阻拦,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当然,不同选择面临的都是不同的现实阻力。

横亘在老年人面前的也绝不仅仅是“有人能说说话”的情感空虚,房子、金钱、儿女、年龄、疾病……都是他们顾虑的现实因素。
荒诞的情感经历、现实的考量,构成了老年人生活的同时,也拷问着现实生活中的你我:
当我们终将老去,该如何安度余生?
如果不想被子女嫌弃,如果想活出自己想要的后半生,那么请记住这4个人性真相。

在沈卓然因为妻子去世郁郁寡欢的时候,他接下来的命运就在前来探望的老友老苟和其女友田震洋的对话中被道破:
“老伴走了,总不能跟着老伴一块儿走吧,必须好好地活着,振作起来,再找一个老伴。”
“老太太不用找的,那老头一走,老太太都是越活越好的。”
“男人一定要找,老太太一走,老头说死就死。”
70岁的沈卓然,成为了这个“一定要找”的老头。
哪怕自己是已退休的文学系教授,拥有稳定的退休金和独立住房,哪怕儿子一家住对门,生活上有人照顾。
情感上的孤独,还是促成了沈卓然开展属于自己的黄昏恋。
只是明明有着在老年相亲角被哄抢的条件,沈卓然却接连相亲失败。
或许是因为每段感情,都有目的。

比他年纪小,温柔体贴的护士长连亦怜希望能够通过婚姻,为自己和自己患病的儿子寻找一个妥善的安排。
她拿自己当筹码,试图为儿子换来一套房。
与已逝妻子神似的乐水珊在两个可交往对象中犹豫不决,最终在“照顾别人20年”和“被照顾30年”中选择了后者。
当然,沈卓然自己寻找老伴的目的也不单纯。
他贪图护士长的年轻小意,一开始对乐水珊有好感,也无非是因为她长得像亡妻。
各有所图,让他们能走到一起,也容易让他们走不到最后。

我们常常能看到不少老人拿出自己的养老金,把销售当“儿女”,买下保健品,把半路陌生人当依靠,使出一切手段挽留。
哪怕和家人发生争吵,也在所不惜。
诚然,人老了,需要情绪关注是真,身边人多有目的性也是真。
他们带着目的而来,做一场你情我愿的价值交易。拿不出对方需要的条件,这段关系便宣告结束。
有时候,旁人也很难说得出错处。
但就像沈卓然,习惯了妻子几十年的付出,等到与妻子阴阳两隔后,才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老伴”。
其实,与其兜兜转转去找那个人,不如珍惜眼前人,我们需要的陪伴就在身边,只是往往被我们忽略。
善待身边人,才是善待你我的晚年。

沈卓然的第二段恋情对象聂娟娟是个天文学家,年龄相当,志趣相投。唯一遗憾的是,她癌症复发,命不久矣。
惋惜于生命无常的沈卓然决心帮点忙,照顾聂娟娟。
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他开始亲自煲起“爱心汤”,儿媳刘丽娜想要帮忙,被他阻止。
得知聂娟娟儿子远在国外,因为妻子生产无法及时赶回来时,又想接她回家休养。
接回家的计划遭到全家的阻拦后,更是想陪着聂娟娟住养老院。
也由此,爆发了家里接二连三的争吵。
因为沈卓然每一次的尽心尽力,实际上都是儿女们在承担风雨。

比如,聂娟娟住在养老院的时候,沈卓然常常前去养老院探望对方,这来回往返儿媳负责。
当时的她还有个儿子读高中,也需要家人接送。
每天送完孩子送老人,弄得苦不堪言。接受闺蜜建议,决心放手给自己放假时,又被儿子的一通电话叫了回去。
再比如,沈卓然当初那个接聂娟娟在家休养的计划被亲家母孙宝琴极力阻止,对方说了句大实话:
将病人接回来后,平日里照顾病人的,不会是他这个年过70,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饭不会做、衣不会洗的老人。
而是她的女儿刘丽娜。

当人老到一定年纪,伴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多半会发现两个残酷的事实:
自己靠不住,即使有自理能力,也需要一个在紧急时刻能打120的人;
儿女靠不全,人到中年的儿女上有老时下也有小,老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变成他们的负重前行,无法让人放心托付。
即便大多数儿女都有孝顺老人的准备,但出于对儿女生活的顾虑,很多老人不敢理所当然地添麻烦。
在儿女无暇他顾的中年期,老人更怕的是帮不上忙。
怕影响儿女生活正常运转,担心自己身体失能,只能帮倒忙。
但不论如何,衰老带来的影响势不可挡,我们唯有在老年到来之前做好准备:
儿女能靠,便靠儿女,儿女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做好养老储蓄。
有准备的老去,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

老人沈卓然忙着找老伴,儿子沈青忙事业,孙子忙读书。
家里的家务、照顾病人、修理房子等杂活全仰赖妻子和亲家一家。为了女儿生活好过,孙宝琴跟着忙里忙外。
女儿手被烫伤了,她便到沈家做饭,给女婿煲汤。
怕亲家沈卓然的“新老伴”会影响女儿生活,便积极帮忙寻找相亲对象并极力撮合。
看似无边界感的付出事事有缘由,得到的却是对方的心安理得的享受与不感恩。
辛苦半生,孙宝琴换来了事与愿违。
喝着丈母娘煲着的汤,女婿嫌弃她管得宽。
得到母亲前前后后的帮助,女儿嫌弃她管得太严,越帮越忙。
哪怕是享受了妻子操劳带来的好处的刘得宝,对妻子也有诸多怨言。

当他因为被干涉钓鱼爱好,要求把存到农家乐里的五千块钱取出来时,自觉没面子,没有为自己活过的刘得宝选择跳河自杀。
孙宝琴急忙忙赶来,得到的只有丈夫的冷漠以对,女儿的控诉:
“是你把他逼死的。”
当一个人活明白了就会发现,活得很累、活得不讨喜的根源往往离不开过度负责。
付出时得到的不会是他人的感激,而是他人不满时的指责。
有事你出头,错事你背锅。
事实上,人会生老病死,谁也无法陪伴谁走到尽头,我们无法如护犊子一般照顾一个人一辈子。
学会适度负责,放下不必要的责任,才能实现双赢。
哪怕是血脉至亲,最好的相处方式依旧是保持距离,不介入他人的因果。
给他人成长的机会,也迎来自己真正的成熟。

沈卓然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老苟,一个是老丁。
三个人各有各的晚年生活。
老丁生活顺遂,沈卓然失去了妻子,想找老伴,老苟则是早早地找到了自己的“老伴”。
每个人都按着自己的计划走,但谁的生活也不是写好的程序,命运擅长的便是打乱计划。
沈卓然不甘忍受妻子离世的孤独,经历了黄昏恋的寻觅,最后又回归孤独。
老丁得了老年痴呆,忘记了家人和朋友,因为生病出现了暴力倾向,家人疲于照顾,将他送去了养老院。
老苟患上了心脏病,一直带病乐观生活,最后却因为救人心脏病发。

故事的最后,老沈决定搬去养老院生活,既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可以陪陪患病的老朋友,一起度过晚年。
“我过去怕老、怕孤独,一直在寻找依靠。这人哪,你要是好了,什么都会好。”
他们在老苟的葬礼上唱歌,在聚会上举杯合唱。经历了遗憾与离别,放下了恩恩怨怨,坦然与命运握手言和。
在年轻人的不理解中,过来人感慨说道:
“其实就是年纪大了,看开了。”
看开生活原来没有答案,有的只是遗憾与意外,每个人能做的只有接受。
经受过孤独,就接受孤独。
经受不甘,就接受不甘。

允许每个人想法不同,允许彼此追求不同,允许过去的过去,允许未来到来。
学会放下,才能接纳命运的无常,真正过好自己的人生。
在走向衰老和死亡的路上,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过往的一切都渺若尘埃,微不足道。

大结局的聚会,这群老年人合唱一首歌,这首歌中有几句台词是这样的:
“敬友情,敬无常,敬生命中每一次的分离;
敬规则,敬秩序,也敬混乱和老无所依;
敬星河旅馆,敬我们自己……在秩序中,稍作改变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在老去的路上,我们会被说“老不正经”,也会被嘲笑“为老不尊”。
仿佛人一老,便只能优雅老去,无欲无求。
但50岁可以离开婚姻,重新开始,70岁可以勇敢相亲,直面内心渴望。
想要好好活着,拥有一个顺遂的晚年,就先要把自己活好。在每一个阶段,凭着对世界不变的好奇,抓住重新开始的机会。
没有“你都这岁数了,还折腾什么”的默默老去,有的只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回答: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折腾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 | 微微
主播 | 闻悦,爱唱歌的主持者,公众号:听闻悦。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