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丛之翔)缅甸,当地时间4月4日7时许,当地华人在清明节为遇难同胞举行公祭。汽车从曼德勒市80条31附近的云南会馆出发,开往北边Kyar Ni Kan附近的华人公墓。

在缅华人多葬于此。按祖籍划分为广东公墓、福建公墓和云南公墓等,这里安葬着数不清的华人,仅在云南公墓,肉眼可见的墓碑就有上万座。

公墓依山而建,大致分为三排,分别安葬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人。当地华人多行土葬,分单人墓碑和双人合墓。墓碑上记载逝者出生、去世年月,生平及后代情况。

汽车行驶至墓山最高处,土地堂所在地。当地特有的纸花绽开粉红色的花苞,阳光洒满墓山。按公祭习俗,祭拜者先在土地堂上香、献贡品,再去祭拜逝者。人们放上水果、烧鱼等食物,插上鲜花。点香,叩拜。

步行下山,不断有来人带着祭品、花束,到墓碑前祭奠。他们扫墓、焚香、烧纸,跪拜,最后将花束或柳枝放在墓前。人们和逝者诉说着不久前的灾难、家中的损失,祈祷祖先保佑后人。

工作人员说,在公墓不可以选择位置。根据去世的时间排列,最早去世的人,便葬在高处,近来去世的,安葬在低处。

山脚,嘈杂的机械声不断。挖掘机轰隆隆地开挖新墓地,老中青三排墓地前,都已掘出近50米的狭长坑道,工人在坑中测量、搭建墓穴。切割机呲呲作响,工人在赶制石质墓碑。

这都是为地震中的罹难华人而准备。“以前是人工挖。这次不行,人太多了。”云南会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统计,在地震中遇难的华侨中,祖籍在云南的有50余位。

山下云南公祠内,公祭亭前,祭拜者摆上供品,点燃三炷香,躬身祭拜。灵牌上写着:“云南旅缅瓦城故同乡之灵位”。公祠两侧挂着对联:“骨月尽同乡夜雨秋风怀故旧”“沧桑成底事夕阳芳草唁孤魂”。

祭拜者宣读公祭文:“滇缅毗连,友好邻邦,互通有无,源远流长。念我先侨,志在四方,为了理想,背井离乡。胼手胝足,创业是尚,克勤克俭,或工或商。唯一信念,事业兴旺,落叶归根,衣锦还乡。人生苦短,世事无常,风云难测,际遇多样……”

编辑 杨海 校对 张彦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