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真犀利点评艺员见组简历,这是《3》先导片中呈现的名场面。

尚未真正“开演”,《无限超越班3》已然收获了大量关注与好评——“在无限超越班里太专业了,点评简历那一段太厉害了!”“真有点一针见血那味儿了!”“感觉杨天真能力真的好强,有这样的经纪人,艺人想不拼都难!”……

从一份简历改起,这个看似与演技并无瓜葛的动作,却令人看到了演综应有的模样。或许,坚守演综缩影生态、引领发展的积极初心,正是《无限超越班3》作为一档演综的责任和担当。

超越“班”:一个“从零出发”的艺术职场

今年,《无限超越班3》强化了职场模式,在“去班味”成为综艺生产主流思路的当下,反而为演员“加班味”。为艺员们创造一个拟态的职业环境,在这里,超越班的“班”成了上班的“班”,在同类节目中具备了强异质性。

给老前辈陈志朋当头一棒,直言不讳地指出其简历中《还珠格格》播出时间错误,杨天真的开场点评几乎给了所有艺员一个“下马威”。没有突出代表作、简历像精修写真集、仅仅堆砌公开资料、个人特征不明显……批评多于表扬,但艺员们点头的频率外化了心理活动——杨天真批评到点上了。

批评不是目的,帮助改进才是。余宇涵简历中未曾表达最突出的参演青春校园剧的潜力,杨天真现场点拨如何展示自我;柯淳“哭戏第一人”的标签不能获得有力支撑,杨天真建议添加相关剧照作例证;李沐宸戏路百变但缺乏特色,杨天真讲解如何打造属于演员的“第一反应品牌”……给予压力,亦提供改良方案,节目对于演员真实职场的拟态实则帮助他们提升了贯穿演艺生涯的全维度能力。

在这种职场环境里,节目打破了艺员原有的身份经历标签,将所有人拉回同一职场起跑线上。无论是“TVB视帝”王浩信还是“反派专业户”李依晓,无论是“初代偶像剧男主”还是“短剧顶流”柯淳,登上《无限超越班3》的舞台,“从零出发”就成了一种共有的职业态度。以“无负成长”为题,节目试图帮助演员们夯实表演基础,找到更多元的角色适配路径,把演艺事业的路走得更宽、更广。

从一份简历改起,我们在《无限超越班3》的班味中嗅到的是节目推动演艺行业发展的初心。用“从零开始”的艺术职场作模式,担纲起引领行业进阶的媒介责任,这才是一档演综应有的模样。

超越“班”:一场回归戏剧的艺能训练

行至第三季,《无限超越班3》对戏剧专业进行了再聚焦,成为锻炼演技、磨练演职人员心态、帮助演员纠偏的培训“班”。不刻意制造话题追求流量,选择砥砺纯粹的艺术初心,节目试图为演职生态提供具有倡导性、方向性的直观解答。

这一季,参与节目的艺员群体更加多元,其中陈志朋、许绍洋、王浩信等“老戏骨”的加盟尤为令人瞩目。恰如王浩信的自我期待——“希望看到我的不足,跟不同的对手演出不一样的可能性,对自己有新的超越”,出道多年的成熟演员们以普通艺员的身份参与《无限超越班3》,恰恰说明他们对于节目创作理念和表演模式的深度认可。能让知名戏骨们获得新的突破,节目成为一次回归戏剧本真的艺能训练,在认真、诚恳的创作态度中带领艺员们找到自己的人生弧光。

节目也没放过监制。在正式开播前,总监制尔冬升,监制郝蕾、李诚儒、刘涛、吴镇宇均应网友要求进行了“命题试戏”,以丰富的层次、全面的风格诠释了“演技的厚度”。掌握节目话语权的监制们都亲身下场示范,节目的对戏剧和表演的诚意可见一斑。

将演综引领回归“演”的轨道,为参与节目的演员们开一堂关于演艺事业的尽可能全面的“班”,《无限超越班3》塑造了健康、正向、可持续的演艺界微生态,并在大众传媒的力量中将其正外部性发挥得更远、更好。

“超越”班:一次面向行业的生态重塑

从以TVB“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模式起家,到提供真实的片场场景让艺员全心投入表演,再到本季各环节设置让艺员直面真实市场环境,货真价实地为艺员提供艺能及艺德培养上的帮助,《无限超越班》在三部曲式的创新中完成IP模式的自我进化。

在《无限超越班3》里,其实不乏尖锐的市场困境讨论。今年牵动全国人民之心的演员王星,曾每日投递50份简历以搏一次试戏机会。揭示困境和问题,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通过展示演员的现实处境、缩影行业的真实生态,来激发参训艺员关于热爱、关于戏比天大、关于无负观众的表演进阶内生动力。

所以,一档演综应该关注什么?从一份简历改起、从一个小角色演起、从一次试戏开始,《无限超越班3》用具体的内容实践回答着这个问题——为演员搭建促生成长的培训班、为观众奉献精品创作的戏剧片段、为行业树立推动良性循环的标准、为演艺圈重塑健康清朗的生态——这就是浙江卫视在长期主义的坚持中,找到的演综应有的模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