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瓶售价2元的纯净水,掀起全网热议。
消费者偶然发现,手中的纯净水,生产商一栏赫然写着今麦郎。
“为什么不直接买?”“宗馥莉时代的娃哈哈,是不是变了味?”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让这个曾经稳坐行业龙头的品牌,陷入舆论漩涡。
娃哈哈也开始坐不住了。

娃哈哈代工?回应来了!
2025年5月初,多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购买的娃哈哈纯净水瓶身赫然标注“生产商:今麦郎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与印象中娃哈哈自有工厂生产的包装存在差异。

▲ 图源:微博
有消费者在上分享道:“一直喝娃哈哈纯净水,这次买的水拿到手感觉包装风格有点不一样,仔细一看生产商居然是今麦郎,瞬间感觉很诧异。”
这一细节迅速引发关注,#话题于5月15日登上微博热搜,单日阅读量破亿。
消费者的困惑集中在“为何知名品牌会选择竞品代工”“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等核心问题,形成第一轮舆论冲击波。
面对质疑,娃哈哈客服首先证实了委托代工关系,强调“所有代工产品均符合质量标准,采用反渗透膜过滤技术”,但未正面回应消费者对价格与品牌溢价的疑问。
随着舆论升温,娃哈哈官方微博紧急发布声明,承认与今麦郎存在代工合作,但自2025年4月起已终止,原因是“自查发现个别批次产品未通过出厂抽样检测”。

▲ 图源:娃哈哈
声明中特别强调“现有在售产品均符合国家及企业标准”,并承诺回归自有生产模式,试图通过“质量管控升级”重建信任。
然而,声明中未提及与今麦郎合作的具体期限、代工产品的市场流通比例等细节,留下信息真空,反而让部分消费者觉得“回应不够彻底”。
除了代工质量问题,现在更深层的舆论情绪,是对接手后娃哈哈品牌定位的担忧。
自2024年去世、宗馥莉全面执掌公司以来,娃哈哈频繁出现工厂停产、员工维权、经销商体系调整等内部动荡。
此次代工事件被部分消费者视为“过度追求效率、忽视品牌初心”的标志,甚至出现“宗馥莉时代的娃哈哈还是不是国民品牌”的灵魂拷问。
许多消费者表示,过去信赖娃哈哈是因为其多年来坚持自有生产,品质有保障,如今代工事件让他们对品牌的信任产生了动摇。

代工生产真的能“一视同仁”吗?
娃哈哈遭质疑!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麦郎550ml*24瓶纯净水促销价约21.9元,而在不同的电商平台娃哈哈同规格产品售价均高于今麦郎。
消费者的性价比质疑直击代工模式核心:既然代工产品由同一生产线生产,为何要为品牌支付溢价?
在各大电商平台的商品评论区,不少消费者表达了类似观点:“如果品质一样,肯定选便宜的今麦郎,没必要为娃哈哈的牌子多花钱。”

▲ 图源:微博
部分理性消费者指出,若品质无差异,选择低价的代工厂自有品牌更划算,这对依赖品牌溢价的娃哈哈构成挑战。
此外,针对“标准是否下降”的关键问题,娃哈哈客服与今麦郎均明确表示,代工产品严格按照娃哈哈的质量标准生产,包括水源筛选、过滤工艺、微生物检测等环节均由品牌方全程把控。
行业专家指出,正规代工模式中,品牌方会派驻质检团队入驻代工厂,确保生产流程符合企业标准,因此理论上同一配方产品的品质差异应控制在极小范围。
然而,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生产线是否存在隐性差异”的担忧仍未完全消除,有消费者担忧:“虽然官方说标准一样,但还是怕今麦郎为了控制成本,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降低标准。”
面对质疑,娃哈哈在声明中采取“切割+承诺”策略:一方面强调终止代工、回归自有生产,暗示对代工模式的阶段性否定;
另一方面通过“更严苛质量管控体系”的表述,试图将舆论焦点从“是否代工”转移到“未来如何保障品质”。
娃哈哈官方旗舰店客服曾谈过娃哈哈纯净水标准,称“娃哈哈纯净水各项指标符合GB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和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等相关国标的具体要求”。
还表示“经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娃哈哈纯净水样本检测结果显示相关数据达到了实验室用水级别,电导率是≤10μS/cm,离子含量很低,适用于对离子要求很高的实验”,以此来证明产品质量。
但消费者对这些回应的接受程度不一,部分消费者仍持观望态度,期待娃哈哈用实际行动重建信任。

大品牌也牵手代工厂
事实上,食品饮料行业代工率已超60%,百事可乐、康师傅等品牌均有代工案例,尤其在产能紧张的旺季,借助代工厂补充产能是常见操作。
但娃哈哈此次争议的特殊性在于——选择了同处饮用水赛道的竞品今麦郎作为代工厂。传统代工多倾向于非竞品合作以避免品牌混淆,而娃哈哈与今麦郎在终端市场直接竞争,这种“让对手生产自己产品”的操作实属罕见,侧面反映出其产能缺口的紧迫性。
在饮料行业,当企业遇到突发的市场需求增长,而自有产能无法及时满足时,代工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解决方式。
例如在一些电商大促活动期间,不少品牌的销量会呈数倍增长,此时代工就能确保产品的市场供应。
所以,娃哈哈真的是因市场需求激增,而不得不求救代工?
2024年宗庆后逝世引发的“情怀消费”,让娃哈哈纯净水销量在2024年一季度同比激增,原有产能难以负荷。

▲ 图源:微博
与此同时,宗馥莉主导的内部改革导致10余家分厂关停,涉及陕西、衢州、徐州、深圳等地的生产线。
有娃哈哈员工透露,关停的生产线大量涉及与杜建英有关的分厂。新投产的宏胜饮料集团生产线尚在爬坡期,短期内无法填补缺口,最终促成与今麦郎的临时合作。
行业人士指出,这种“销量暴涨+产能调整”的双重压力,是代工决策的直接动因,但也暴露了娃哈哈在产能规划与内部治理上的衔接问题。
还有,在舆论场中,“宗馥莉更关注资本运作而非产品初心”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些经销商反映,宗馥莉接手后,对经销商的要求更加严格,政策变动频繁,让他们在经营上感到压力巨大。
而员工方面,劳动合同改签等问题也引发了不少担忧和不满。这些内部问题与代工事件相互交织,让娃哈哈面临前所未有的品牌信任危机。

代工模式本身并无对错,苹果与富士康的合作早已证明“专业分工”的价值,但前提是品牌能在产能效率与消费者情感之间找到平衡。
这场争议的终极启示,或许在于——真正的品牌力,不仅是标准的制定者,更是信任的守护者。
娃哈哈需要用后续的行动,包括优化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透明度、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等,来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续写品牌的辉煌。
参考消息
中国商报:《或与股权之争有关?娃哈哈纯净水被曝由今麦郎代工,紧急声明撇清关系》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