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25日晚,2025年多哈男单决赛落下帷幕,中国选手4比1战胜巴西名将雨果·卡尔德拉诺,首次捧起象征着乒乓球男子单打最高荣誉的圣·勃莱德杯。这场决赛不仅是一场技术与战术的较量,更是王楚钦多年来成长与蜕变的见证。
王楚钦在本次世乒赛中状态出色,1/4决赛中直落四局横扫中国台北选手林昀儒,半决赛以4比1逆转战胜曾在巴黎奥运会淘汰自己的瑞典新星莫雷加德,关键分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关键分成功率提升至78%,且在与莫雷加德的比赛中,其正手攻击稳定性提升至75%,展现出了强大的抗压能力、良好的心理韧性及积极的战术调整能力。

王楚钦发球
回顾王楚钦的成长历程,可谓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2000年出生于吉林的他,7岁开始接触乒乓球,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的训练,13岁便入选了国家队。初入国家队时,王楚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并不突出,但他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在国家队的训练中,他不断磨砺自己的技术,逐渐形成了左手横板弧圈结合快攻的独特打法。他的正手进攻能力突出,正手爆冲弧圈球速度可达120公里/小时,台内小球处理细腻,发球旋转变化多,这些技术特点让他在赛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巴黎奥运会上,王楚钦遭遇了职业生涯的重大挫折。在男单32强赛中,他手持副拍对阵瑞典选手莫雷加德,最终以2比4的比分爆冷出局。这场失利让王楚钦陷入了低谷,此后他的状态也起伏不定。在2024年的多项赛事中,他多次输给实力并不占优的对手,外界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但王楚钦并没有被挫折打倒,他选择了勇敢面对,积极调整心态和技术。他与教练团队密切沟通,不断优化自己的战术体系,同时加强了心理素质的训练。

比赛中的王楚钦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蛰伏后,王楚钦终于在2024年11月的WTT福冈总决赛上迎来了爆发。他连胜3名欧洲选手,并在决赛中以4比0完胜老对手张本智和,重新找回了自信。此后,他的状态逐渐回升,在2025年的亚洲杯比赛中,他又以4比0战胜梁靖昆夺冠,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但在4月的国际乒联单打世界杯中,王楚钦在3比1领先的情况下被雨果逆转,再次无缘决赛。这场失利成为了他前进道路上的又一个绊脚石,也激发了他在多哈世乒赛上的斗志。

在4月的国际乒联单打世界杯中,王楚钦曾负于雨果
为了在多哈世乒赛上取得好成绩,王楚钦在赛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不仅强化了技术训练,还针对雨果的打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战术布置。在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技术特点,通过发球变化限制雨果的反手优势,减少反手相持,利用台内小球控制,逼迫雨果被动上手。同时,他在关键分的处理上也更加冷静和果断,最终成功战胜了雨果,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场胜利对于王楚钦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王楚钦职业生涯中的首个世乒赛男单冠军,更是他多年来努力和坚持的最好回报。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到如今的世界冠军,王楚钦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坚持与拼搏的体育精神,真正扛起中国男乒的大旗。
上观新闻·解放日报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秦东颖
微信编辑:佳思敏
延伸阅读

林高远/林诗栋以1比3的比分不敌中国台北的林昀儒/高承睿,无缘四强
北京时间5月22日,多哈世乒赛男双1/4决赛传来令人扼腕的消息,国乒组合林高远/林诗栋以1比3的比分不敌中国台北的林昀儒/高承睿,无缘四强。这一败绩意味着国乒男双在本届世乒赛中全军覆没,而在此之前,林昀儒/高承睿已经淘汰了国乒的梁靖崑/黄友政组合,实现了对国乒男双的双杀。这一残酷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国乒男双在当今国际乒坛的竞争中,已无优势可言,甚至在很多方面已处于落后状态。
赛后,林昀儒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表现得非常好,能够战胜这对组合是赛前没有想到的。可能在无谓失误方面我比较少一些,尽量给出一些好的落点。(和搭档)沟通得不错。”
高承睿表示,“这次比赛我们两个发挥还是非常不错,很开心最后能够赢下这场比赛。我感觉就是正常准备下面的比赛。接下来还是全力以赴准备好。”
曾经,国乒男双在世界乒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在过往的10届世锦赛男双比赛中,国乒豪取8个冠军,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深厚的底蕴。然而,时代在发展,国际乒坛的格局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男双项目的竞争愈发激烈,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选手在技术、战术以及配合默契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国乒男双却未能跟上这种变化的步伐。

图为林昀儒/高承睿组合
从本次世乒赛国乒男双的表现来看,问题暴露无遗。在意识层面,国乒男双似乎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当今男双竞争的残酷性和新趋势。如今的男双比赛,对组合之间的默契度、战术配合以及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国乒的两对组合,无论是临时搭档的梁靖崑/黄友政,还是配合有一定时间的林高远/林诗栋,在比赛中都暴露出了配合不够默契的问题。关键时刻,眼神交流不足,跑位出现混乱,战术执行不到位,这些都是意识层面落后的体现。
在技术方面,国乒男双也不再具备明显优势。以往,国乒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细腻的手感,在男双项目上独树一帜。但现在,国际乒坛的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其他协会的选手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和突破。以林昀儒/高承睿为例,他们的发球旋转变化多端,常常能够直接得分或者为后续的进攻创造有利机会。在接发球环节,他们也处理得相当巧妙,能够迅速上手,掌握主动权。而在相持阶段,他们的正反手衔接流畅,进攻节奏把握精准,防守也十分稳固,让国乒男双在比赛中难以找到突破口。相比之下,国乒男双在技术的某些环节上显得不够细腻,进攻手段相对单一,在应对对手的强力冲击时,防守也暴露出了一些漏洞。
放眼整个国际乒坛,欧洲男双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以瑞典的卡尔森 / 法尔克、法国的勒布伦兄弟为代表的欧洲组合,近年来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们拥有出色的身体素质,力量和速度优势明显,在比赛中能够通过强大的进攻压制对手。同时,他们的战术配合也日益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男双项目进入奥运会后,竞争将更加激烈,国乒男双面临的挑战也将更加严峻。

图为勒布伦兄弟
此次国乒男双的失利,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想重新找回在男双项目上的优势,国乒需要再次踏上艰苦创业的征程。
首先,在组合的选择上,应该更加注重长期稳定的配合。双打不同于单打,默契的培养需要时间和大量的共同训练。国乒应该尽早确定几对重点培养的组合,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和针对性的训练,让他们在长期的磨合中形成默契。
其次,在技术训练方面,要加强创新,不断丰富技术手段。针对当今男双比赛的特点,着重提升发球、接发球以及相持阶段的技术水平,提高进攻的质量和多样性,强化防守的稳定性。此外,还要注重战术的研究和制定,根据不同对手的特点,制定出更加灵活多变的战术方案,提高临场应变能力。

图为梁靖崑/黄友政组合
多哈世乒赛男双的失利,是国乒男双的一次挫折,也是一次反思和成长的机会。今后,教练团队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密切关注国际乒坛男双项目的发展动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队员提供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比赛指导。在心理层面,加强对队员的辅导,帮助他们在面对强大对手和关键时刻的压力时,能够保持稳定的心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