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看到像《匹兹堡医护前线》这么精彩的医疗剧了。很难想象15小时内发生这么多事件,和这么多人的命运因此不同,如此激烈和充实,从音乐节枪击案那里更是直接拉满,到达一种戏剧的高度,也因此15集末真有了一种大幕落下,遁入平淡的空虚。整个剧聚焦在病例,但又自然地把医生的背景和生活融入其中,没有刻意转折,没有英雄主义,因此每个人物都饱满鲜活,每种遭遇和感情都真实不造作。

该剧讲述了匹兹堡一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日常应对个人危机、职场政治和危重病人的情志护理等情况,检视当今美国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揭示他们肩负崇高使命所需的韧性。剧中时间与实际时间同步,将急诊室内一天的紧张、不安、逼仄等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连续观看该剧体验更加强烈,近乎窒息般的病人大军,洪水海啸般的病情实况带来极强的压迫感,剧中人物如同笼中永远奔跑在环形跑步机上的小鼠。偶尔几场在门口小憩的戏份就像是即将溺亡的人冲破水面后长呼一口新鲜空气...

这应该是继日剧Code Blue之后我看过最好的医疗剧了。一集是急诊室真实的一个小时,一季是轮班的一个班次十五小时。无需BGM,没有什么起伏,全程都在高血压高心跳高肾上腺素状态,为生命逝去惋惜,为精神脆弱叹息,为拼尽全力喝彩,为将心比心感动。每个人都是肉体凡身,为什么坚持了那么久,是因为接受了“做对所有的事,也未必会有想要的结果。”如头部受伤的老嬉皮士所言:我不痛,但我为这个世界感到悲哀。

看完全剧,真有种被控在急诊室的感觉:疾病,死亡,离别,高压,知识,怪事,苦中作乐。明明是兵荒马乱、生死一线,可就是身心安然,可能也是做过手术的人了,似乎更能理解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哪怕是医患关系这么紧张的当下,哪怕各自被过往经历禁锢,也还是能倾尽一切地救死扶伤,因此能由自身与群体映射各种原生家庭、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更重要的,是怎么从极端化的修罗场里稍微看透一点生死,解脱一点焦虑。



整部剧有着毋庸置疑的专业性,美剧在这方面所向披靡。就像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邓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的,该剧再次复刻了《24小时》的实时奇迹,但更厉害是所有戏剧场景全部集中在一个急症室内。所以它拥有堪比电影的厉害剪辑,十几个小时中,观众几乎感受不到镜头的拼接,而是丝滑的自然运动着,完美隐藏了剪辑的痕迹。而当下美国社会的众多社会议题也被巧妙地塞到剧情中:疫情后人员短缺、芬太尼问题、性别歧视、种族与平权、枪支暴力,这个星期五缩微着当下的历史。

整整一季就是急诊室一天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匆匆忙忙,要不断思考各种问题。急诊是最紧急且复杂的,美国急诊大概率是最最紧急最最复杂的,诸多类型病例穿插交织,展现了美国急诊医生的一天又一天。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精神健全,但每位医生都依然像精密的仪器一样在运转,并尽力乐观地面对着这无休止的工作。片中可见医院、病床、医生的医疗资源紧张问题,同时也可见对儿童、老人、心理等特殊问题的专项保障,技术是先进的,法律是健全的,虽然依然不够完美,但完全值得观摩学习。

全剧以小时为时间线展现出急诊室一天下来的“千奇百怪”,灵活的应对能力和超快的反应能力,超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人肃然起敬。从烦躁,混乱,疲倦到不忍直视,屏住呼吸,很难不共怀,这剧的节奏,带来好奇特的观剧体验。而同事关系、医疗紧缺和医患关系,很真实也很人性。就像湖南企发文化王老师说的,看完剧就像看见真实急诊医护们,用自己的肉身背着患者生命,渡过极速川流的创伤与痛苦累积的河,每一分钟,每个小时,日复一日,实在令人动容。很多事情必须要学会面对和克服,一路看下来会对无常、疾病、生死甚至医疗体系有更直观、深切的体会与认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