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剧《蛮好的人生》收官了,接档的是一部刑侦题材电视剧《刑警的日子》,根据前北京刑警蓝衣的纪实小说《一个刑警的日子》改编,,以真实案件为基底,聚焦基层刑警的工作与生活,围绕的就是年轻刑警刘子明的个人成长经历展开。

这部剧采用的是"案子+日子"的双线叙事,刑警办案的专业性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进行。"上班办案子,下班过日子",全景式展现刑警群体的AB面人生。所以刚定档就被大V称为“年轻版《我是刑警》”。

首播收视率不错,轻松破2,直接拿下全国收视率第1的宝座,在腾讯站内热度也突破20000,位列飙升榜第1名。热度不错,但开局口碑就崩了,观众差评如潮,主要问题就是在剧情上。对比同样是央视刑侦剧的《我是刑警》,伤害太大了。

《刑警的日子》的刑侦案件拍的很平淡,毫无悬疑性,也没破案的紧张感。虽然节奏很快,一两集就一个案子,但每个案子真的就像蜻蜓点水一样,观众还没进入剧情就结束了,比较粗糙,就像流水账日记,剧情很碎。

编剧很多硬伤,2000年左右警察坐公交、用呼机…,扒 垃 圾却用上了近几年的锂电头灯,凶杀案的破案没有刑警的难度感和过程感,有种派出所、保卫科或协警的感觉。刑警队像个玩笑场,太油,太痞,太随意。2000年,刑警队都已经很正规,没那么夸张的一帮油子在办案。

还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何冰扮演的师父魏哥不讨喜,记得以前不少悬疑剧刑侦剧都是徒弟不讨喜的,认为愣头青总是闯祸,但这部剧的炮火主要集中在师父身上了。说话大呼小叫,对徒弟又骂又踢,比较浮浅!

感觉何冰演的刑警一直在玩酷,说话办事根本没有老刑警该有的睿智沉稳,故作老练。对徒弟们除了训斥就是讽刺挖苦,徒弟们毕恭毕敬的端茶倒水垂手而站,把个人民警察演成了帮派老大似的!

也许是要表达警察接地气的工作日常,但是有点过犹不及,整个形象有点偏!一堆刑警在办公室总是无所事事,溜杂话,对队长献殷勤,而何冰演的队长总爱发脾气,训队员,一股旧警察的做派,其实是无能的表现,没有警察的气质。有网友直言于和伟的《我是刑警》看上去是专业刑警,这个就像二流子的感觉。师徒线太贫嘴了,无效情节很多,导致剧情节奏迟缓。

看了《刑警的日子》,再看《我是刑警》,终于明白这部剧为何能热度口碑双丰收了,在爱奇艺热度成功破万,收视率一直很高。豆瓣评分开分7.8,至今还有7.7分。这部剧看点太多了,跨度35年的刑侦行业发展史诗大剧,年代感细节很还原,演员们基本都是素颜出镜,还画了沧桑疲惫的妆容。在高强度办案时来不及整理凌乱的头发,都太真实了,是真硬核刑侦。

《我是刑警》开局的西山煤矿抢劫枪杀案就快速吸引了观众注意力,除夕夜密 集的 枪 声,无 差 别 扫 射,1 集就下 线 了12个人!看得人心惊胆 战!剧情紧张刺激,真实感、纪实性的画风,故事节奏,直接被拉了起来。

《我是刑警》的时间跨度比《刑警的日子》还长,案子也多,但就没陷入流水账破案的尴尬境地。那些大案要案的呈现都是详略得当,不会平均分配每个案子的时长。“张克寒连环持枪抢劫案”就用了整整10集的时长来讲述,从案件侦办过程到背景环境社会风貌的展现,都让观众感受到了8年寒暑的时间更迭和时代进步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了警察们长时间的奔走,刑警还面临着牺牲,他们没有金手指,对家庭带来的巨大伤痛都呈现出来了,让人深受震撼和感动,更加体谅他们的不容易。

随着时代发展,刑侦技术不断进步,破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全靠人力出动那么艰难。后期的案子对于过程不再那么细致,但让人觉得很燃,因为到处都是监控,和DNA检测技术让更多人不敢犯罪了,也破了不少陈年旧案。还有警二代的传承,让人看到了希望。整部剧的剧情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非常丰富。

相对来说,《刑警的日子》整个剧情形象和于和伟的我是刑警没法比,一点不深入人心,从首播来看,还是让人挺失望的,只能期待后续剧情有所反转,毕竟这么强大的制作班底和演员阵容,希望后续案子能精彩一点实现逆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