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剧也「日本化」了。
文|杨小彤
编|薇薇子
文章来源|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

日本人也开始看短剧了?
去年2月,日本短剧平台上线了一部名叫《お嬢様のパワハラ退治》(《大小姐的权利骚扰消除》)的短剧。
拍摄地在日本,演员说日语,受众是年轻日本人。剧情是一位社长千金乔装成实习生进入自家公司,在工作过程中,敢于扇关系户上司,回怼狗腿的职场前辈,并成功揭露了“恶毒女配”假千金的真面目。凭借着大小姐逆袭的爽文情节,这部剧也成为上半年平台观看量最高、反响最好的日本本土短剧之一。

《お嬢様のパワハラ退治》,图源网络
很难想象,日本人也开始看短剧了。
过去提起日剧,我们想到的都是《东京爱情故事》《半泽直树》《重启人生》这些情感细腻、制作精良的剧集。但现在,日本年轻人的手机里几乎都有一个短剧APP。每当大热新剧上线的时候,这些APP的名字就会登上日本Google Play和App Store的榜单前列。
短剧出海当然不是一件新鲜事,像ReelShort、TopShort、DramaBox、Shortmax这些头部短剧出海平台早就在北美市场扎下根了,这也让北美的短剧出海市场卷得飞起。为了找到新机会,从去年上半年开始,不少平台方将目光放到了距离中国更近、文化也更接近的日本市场。
起初,这些闯进日本的短剧多是译制剧,即由中国的短剧翻译的剧集,这也催生了短剧翻译这个职业。目前日本短剧翻译的市场价格比较透明,多为350元一部,或是按照分钟计价。而且因为短剧出海的数量逐渐增加,翻译的机会也逐渐增加。不少年轻人都把其作为兼职火过度的副业来从事。
但因为短剧的套路太过一致,不是霸总爽文就是狗血剧情,“每次翻译的都是毫无营养的内容,”一位兼职翻译向“后浪研究所”表示,“为了赚钱嘛,只能忍着。”
但日本人却看得津津有味。
2015年就在日本先后做过不动产投资,和品牌出海的Nagi观察到,24年初一部名叫《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的译制剧就在日本爆了。剧情是一个董事长隐瞒自己的身份,陪女朋友回家过年却被家里人看不起,最后身份暴露,不断反转的爽剧。“就是很中国农村的本土化的东西,人人都戴着大红围巾。”Nagi吐槽到,但在“暗中装逼”和“疯狂打脸”的双重buff下,还是吸引了许多日本人观看,“观众看了就会很爽,还是捕捉到了人性。”
同时,Nagi也意识到,短剧的“毒性”可以吸引日本年轻人,“它的剧本和它的付费点,挖的都是人性,人性是共通的,所以不管它是不是精品化,都可以吸引到心智比较弱的日本人。”
译制剧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此后,一部分平台的“野心”开始向自制剧扩张。所谓自制剧,就是将国内已经经过市场验证过的爆款剧本,进行本土化的改编,一般都是国内的平台方进行投资后,由日本当地的公司进行对接承制,由日本演员演绎,在日本进行拍摄。
这就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职业机会。许多拥有日本生活背景的年轻人,都决定入局。

短剧“日本化”,要求并不高
去年年中,看中了短剧市场的前景,Nagi开始以承制方的身份和中国的短剧平台合作,协助短剧平台进行本土化拍摄,“毕竟国内的短剧已经卷成这个样了,日本离中国这么近,未来肯定会有人卷到日本来。”
作为承制方,Nagi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首先是在拍摄前,对剧本进行本地化调整。
因为文化差异,翻拍国内剧本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在日本并不合理,或是日本人无法接受的的情节。
Nagi曾看过一个剧本,里面有个剧情是女主为了报复继父继母,把他们关进了精神病院,进行电击治疗。但是在日本,精神病院并不是一个惩戒的场所,而是在抑郁时来看病、吃药的地方。“他们会对这个剧情感觉很奇怪,为什么要把它关到精神病院里?他们联想不到这个一个惩罚性的措施。”后来,在Nagi的建议下,剧情改成了把继父继母送到了家的别墅里,然后彼此相约永不相见。
剧本定好后,Nagi还要在日本选择演员和拍摄场地。
为了节省成本,选择演员时,Nagi会根据剧本的设定和演员的长相来进行匹配,然后在LINE上或是给艺人事务所发邮件,邀请那些平时没什么活,愿意靠着短剧拿工资和成名的演员来参演。而在场地的选择上,也要综合对比选出性价比最高的那一个。

短剧拍摄现场,受访者供图
和对剧本与成本的高要求不同,在导演的选择上,日本短剧的要求并不高。
因为没有专业的人才,所以行业的门槛很低。Nagi接触过一些国内去日本拍短剧的导演,“拍的好的其实没有几个”。来自东京的短剧摄影师阿药也透露,作为影视后期专业的2021届毕业生,他没有任何导演知识的储备,也完全不会导戏,“但如果我说我现在想做导演,下部剧我就可以做。”只需要把美术、灯光、摄影等一系列人员凑齐就行了。
而要凑齐这些人,也不是难事。在东京的华人剧组资源群里,有许多等待入组的自由职业者。
阿药就是在资源群接触到“短剧”的。2023年,他在资源群里看到一则“搞笑短剧摄影招募”,一天工资1500块。那时的阿药没看过短剧,也不知道什么叫短剧,只说自己可以自带2000块的器材,就被录用了。
虽然名字是叫“搞笑短剧”,但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短剧,而是一个相亲软件投流短篇广告,剧情是一个女大学生追求一个老大爷,最后老大爷成功迎娶女大学生。成本只有10万块,导演自己一个人导戏、掌机、剪辑。阿药担任摄影。
拍摄的门槛不算高。导演掌一个机器,阿药掌一个机器,不需要什么技巧,只要怼着人脸拍就行,“你拿手机拍也行,相机拍也行。”阿药说。
虽然并不规范和专业,却也让阿药掌握了短剧的拍摄技巧。所以当短剧开始席卷日本后,阿药也得心应手地在各短剧剧组间拍摄。后来,随着拍摄的需求越来越多,阿药甚至组建了一个小型的工作室,专门负责短剧的拍摄和统筹工作。
到目前为止,阿药已经进组拍摄了三部短剧,还担任了一部剧的导演。 剧组构成十分简单,没有灯光、录音、美术、道具,阿药既要兼任导演和摄影,还要负责联系演员,一天能赚3000元。

“你还指望我怎么样?”
想要在日本拍短剧,必然少不了跨国合作。
不是中国导演教日本演员演戏,就是中国导演和日本摄像合作,或者是中国摄像和日本灯光搭配。但因为文化差异,几乎每个短剧从业者都曾出现水土不服的日子。
首先是工作节奏不匹配。
短剧剧组的拍摄,一般要15个小时,从早上7:30一直拍到晚上11点,连续的高强度运转,让日本人很不适应。阿药曾和一个日本灯光师进行合作,一开始,对方的做的还算可以,但几天后,就开始敷衍了事,不好好干活,打光都开始打大面光,拍起来毫无质感,“不打光都比他打大面光强,”阿药吐槽到,“日本人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阿药也不好意思骂他,觉得不好伤了和气。
Nagi也是如此,作为承制方,她每天都要夹在中国平台方和日本团队之间。

短剧拍摄现场,受访者供图
中国的平台方主打一个快节奏,从拍摄到剪辑,最多只给三个月的制作周期。三个月时间里,Nagi要寻找日本的演员,要预定日本的拍摄场地,还要招募拍摄团队,但日本人的工作效率摆在那里,“要和中国达成一致,我们会很累,但平台不会给你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这件事。”
最极限的一次,Nagi只用了45天就完成了一部短剧的制作,她既要push剧组,又要协商商务,制作一结束,Nagi感觉“命都没有了,把自己折磨得很累”。
其次是文化背景的差异。
作为平台方的短剧制片人,Erica从去年开始做日本市场,剧本风格主要偏向于财阀千金和霸道总裁。但每次选择服装时,日本道具组总是倾向于选择优衣库风格,主打一个简单质朴。Erica每次都要和道具交代,“我们一定要戏剧化一点,夸张化一点。”

Erica的短剧演员
一部和Nagi同期开机的剧组,是中国平台的工作人员直接飞到日本拍摄的——主导演是中国人,副导演、摄像、灯光等其他职位全部都是日本人。主机位由主导演掌控,副导演负责打副手,主要是跟着主导演学习拍摄节奏。但因为这位副导演在业界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主导演根本不好意思去差事副导演做事,每次沟通都需要不少成本。
而且在中国导演进行跨国合作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岔子。一次,这位国内的导演在走戏时出于剧情掀开了女演员的裙子,女演员直接报警,女演员的经纪公司也和平台直接闹掰,终止了合作。所以后来Nagi再找导演的时候,都会优先选择具有日本背景的中国人,这样会更了解日本演艺圈的规则。
而且短剧拍摄主打低成本高回报,为了尽可能地节省预算,几乎每个组都会出现人手不够的问题,工作人员也要在剧场中身兼数职。
这也让大部分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再接中国片方的短剧拍摄了,“因为很累,而且不挣钱。不如去拍一条广告片,很轻松,赚的钱又多,为什么要来短剧受苦?”Nagi说。
在上一部剧的拍摄过程中,阿药担任摄影指导,但因为道具总在出错,阿药就要自己掏钱做道具,自己通宵熨衣服。后来道具告诉他,711便利店一个小时1300日元(约60人民币),在组里一天要工作15个小时,工资15000日元,“你还指望我怎么样?”

卷起来的日本短剧
从去年开始,短剧的业内战争,在日本也卷起来了。
先是一部分日本本土企业开始进军短剧。据日经中文网,去年9月,日本互联网公司DMM.com宣布进军短剧行业,每年投资会在20亿日元。日本演艺经纪公司株式会社吉本兴业旗下的FAN也在12月开始推出短剧平台“FANY:D”,计划每年推出50个左右的项目。
紧接着日本电视台、东京电视台、朝日电视台、东京电视台等电视台也开始布局短剧市场,对短剧进行投资。
资本的进入,让日本的短剧平台有了更多的资金和机会,也让中国的短剧出海平台面临了不少竞争。“日本资方的钱一分都不会留给这些中国平台的,”Nagi说,“中国平台一定干不过日本平台。”
而且日本平台的短剧,很少会聘用中国的摄像、美术和灯光,“日本有大把的人才,又便宜又好用,我干嘛要用你中国人?”阿药也告诉“后浪研究所”,目前他能做的业务,“99%都是中国人的生意。”
但在制片人Erica看来,日本平台的涌入,会带来短剧内容样本的增加,也会帮助自己更好地找准市场定位,“会把蛋糕做大,会做得更好。”
Erica曾制作了一部名叫《大富豪のバツイチ孫娘》(《百万富翁的离婚孙女》)的爆款短剧,就是和日本朝日电视台合作,并成功让平台登上日本Google Play和App Store免费榜第一。也是基于此,Erica后续作品接触到的演员咖位、制作团队都更高了一级。

Erica之前制作的短剧
不过在每个从业者看来,中国人拍短剧在日本市场还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毕竟到现在为止,日本人对于短剧的认识,还是不够透彻。
去年11月,日本电视台制作的一部名叫《最后一课-存活之人才能毕业》的复仇类短剧在日本上线,主演是日本当地小有名气的明星,凭借着在线的演技和一部分明星效应,成为了当下日本的大爆短剧。
在Nagi看来,日本人拍的短剧,虽然也会有反转和抓马,看起来却更像是把40分钟的长剧压缩到了10分钟。阿药也在看过几部日本导演所导的短剧后表示,“那玩意就不是短剧,就是把一个长剧切成了一分多钟的时长。”
Nagi推测背后的原因,源自日本的“保守”,匠人精神使得日本人的思路比较僵化,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差。“他们不愿意去学习新的东西,只要打磨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她曾试图让日本人写剧本,但发现日本人总是写不出来真正的短剧剧本,不是不够狗血,就是不会拆分。“他们的脑子思维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拍摄还是很好的,但是没有按照比较成熟的一套制度和流程进行拍摄。”Erica也这么说。也正是如此,才能有这么多国内的出海平台在日本市场取得成功。

短剧拍摄现场,受访者供图
而且在Erica看来,短剧的火爆也与平台的打法息息相关。
前些日子,一部韩国本土平台半年前的自制短剧,靠着她所在的平台投流与宣发,突然爆了。下个月,Erica将进入一个韩国的短剧剧组进行拍摄,预计会在6月上线。Erica觉得在霸总制造机的韩国,短剧有可能会产生比其他市场更大的影响力。

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进群”加社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