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TVB迷港剧迷翘首以盼《刑侦12》的开播?这部由林保怡、张振朗、陈法蓉领衔主演的TVB刑侦剧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笔者有幸成为内地第一批看片的观众,参加了在京举办的《刑侦12》超前点映,一睹这部剧的神秘面纱。

《刑侦12》不仅是林保怡时隔14年重新牵手TVB的回归之作,更因其独特的多重人格探案设定和围绕“新七宗罪”展开的连环案件,一直受我等港剧迷期待。

作为TVB对传统刑侦题材的又一次创新尝试,《刑侦12》在保持港式警匪剧精髓的同时,大胆融入心理学元素与社会议题探讨,既满足了观众对经典港剧的怀旧情结,又以新颖的叙事方式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提供了新鲜观感。

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困境和秘密

核心案件围绕一个神秘的“杀手组织”展开,该组织以“新七宗罪”——欺凌、贩毒、虐畜、垄断、污染、虐儿及不义——为作案动机,对社会上的人实施仪式性“处决”。

这一设定极具现实批判性,将刑侦剧常见的罪案调查提升至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层面。

与传统刑侦剧聚焦于破案过程以及非黑即白的设定不太一样,《刑侦12》通过“新七宗罪”的框架,迫使观众思考:当法律无法及时惩处恶行时,私刑正义是否具有合理性?这种道德困境的呈现,大大增强了剧集的思想深度。

案件侦破方式上,《刑侦12》显然也在试图突破传统港剧刑侦题材的桎梏。

张振朗饰演的“怪胎探员”刑凯是一位患有多重人格的解离症患者,人格之间都拥有独立的情感、记忆和视角。当刑凯在关键时刻人格切换,观众既会为突如其来的变故紧张,又会期待不同人格带来的破案视角。

剧情的另一亮点是三位主角各自背负的秘密与困境。

林保怡饰演的警司丁洛风、心理学家杨芷菲(傅嘉莉饰)、以及张振朗饰演的刑凯都面临了人生难题,这种将主角个人命运与案件侦破紧密交织的叙事策略,使得《刑侦12》超越了普通刑侦剧的范畴,成为一部探讨人性复杂面的心理悬疑刑侦大作。

林保怡的回归VS张振朗的突破

《刑侦12》的演员阵容堪称TVB近年来的顶配,既有资深戏骨坐镇,又有实力派新生代挑大梁。

林保怡的回归无疑是最大看点。

这位曾凭借《鉴证实录》、《金枝欲孽》等经典剧集奠定TVB一哥地位的视帝,时隔14年再度为老东家拍剧,本身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刑侦12》中,他饰演的警司丁洛风是一个经验丰富却略显孤单的资深警官,角色复杂程度远超他以往塑造的警察形象。

与林保怡演对手戏的张振朗,刚刚凭借《反黑英雄》斩获2024年TVB视帝,正处于事业上升期。

在《刑侦12》中,他挑战从影以来最复杂的角色——患有人格解离症的探员刑凯。这个角色要求演员在同一躯体中呈现截然不同的多种人格状态,且切换必须自然流畅。从曝光的片段看,张振朗通过微妙的语气变化、眼神转换和肢体语言进行表演,演技层次丰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振朗与林保怡的搭档戏份充满火花,前者外放张扬的表演风格与后者内敛沉稳的演技形成鲜明对比却又相得益彰,这种“双视帝”的王者相见显然是剧集强大的亮点支撑。

在怀旧与创新间寻找平衡点

这些年内地刑侦剧出了不少精品,但这次由TVB黄金团队操刀打磨的《刑侦12》似乎又让人看到了刑侦港剧跟上大部队的希望。

区别内地刑侦剧偏扫黑除恶的宏大叙事,《刑侦12》保持了港剧特有的市井气息和专业细节。

剧中警局办公室的布景、饭堂的对话、街头追捕的场面,都散发着浓郁的港味,让笔者这样的老港剧迷重拾了怀旧亲切感。另一方面,这部剧似乎又吸收了欧美剧的叙事节奏和镜头语言,比如一些无人机拍摄的香港全景镜头,或者案件重现的主观镜头,都有着蛮强的视觉表现力。

回望TVB刑侦剧的发展历程,从《刑事侦缉档案》到《鉴证实录》,从《法证先锋》到《刑侦日记》,这一类型之所以长盛不衰,正因为它们不仅满足观众对悬疑解谜的渴望,更通过罪案这面镜子,照见社会的光明与阴暗、人性的崇高与脆弱。《刑侦12》继承了这一传统,又以新颖的角度和当代的关切对其进行了重新诠释。

当每部剧的最后一集落幕,观众记住的可能不是案件的最终破解,而是那些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灰色地带的人物,以及关于记忆、真相与救赎的永恒追问。

我们有理由相信,港产刑侦剧这个经典类型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创新空间,《刑侦12》即将播出,我们拭目以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